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藝術。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入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思想,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城市間的文化藝術交流,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煙臺美術博物館、煙臺市京劇院、煙臺大劇院承辦的“梨園芳華—煙臺京劇藝術展暨京劇雅集”活動于2019年8月7日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開幕。
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張祖玲主持開幕式
煙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曲波致辭
開幕現場 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全國政協(xié)京昆室副主任吳江、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院長隋吉林、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員、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王蓉蓉、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兼副秘書長、研究員洪業(y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蕭潤增、梁幼蓮、著名影視表演藝術家孫桂田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包林、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楊應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公共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任蕊、美國博物館聯(lián)盟中國區(qū)總顧問派特里夏·羅德瓦爾德等眾多北京戲曲界、美術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張祖玲主持,煙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曲波代表主辦方致辭。 曲波副部長在致辭中從自然、文化和經濟三個方面對煙臺市進行了城市推介,介紹了煙臺京劇碼頭的歷史、“梨園芳華—煙臺京劇藝術展暨京劇雅集”活動的策展初心和基本內容,熱情歡迎北京的朋友到煙臺體驗京劇文化,感受仙境海岸、鮮美煙臺的無窮魅力。
開幕現場 煙臺與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并稱中國歷史著名的五大京劇碼頭,京劇傳承與發(fā)展既有深遠歷史,又有繼承創(chuàng)新。自20世紀初京劇便流入煙臺,先后有34個京劇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到煙臺演出傳藝。邁入新時代的煙臺,提出了從京劇碼頭向京劇之城發(fā)展的目標,制定了《振興煙臺京劇碼頭實施意見》,出臺了《繁榮舞臺藝術雙演工程實施意見》,培育專業(yè)藝術院團10個,扶持發(fā)展魯東京劇促進會等民間劇團上百個,每年開展系列演展活動上千場次。由煙臺市京劇院創(chuàng)排的《煙臺解放》入選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jié)展演劇目,是全國唯一入選的地級市劇目。2018年,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與煙臺市聯(lián)合主辦了“京劇傳承與區(qū)域文化振興研討會”,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新時代如何弘揚傳承京劇藝術?昔日的京劇碼頭如何重振雄風?為促進京劇傳承地之間的藝術交流,煙臺市策劃了“梨園芳華—煙臺京劇藝術展暨京劇雅集”活動,活動一期主要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和煙臺五個京劇傳承地之間開展,二期將進一步提升完善,推向更廣的范圍。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從煙臺的視角解讀京劇藝術,活動體現了濃濃的煙臺味。本次活動的策展主要著眼于當今觀眾的審美需求,精選最具膠東特色的民間藝術——剪紙、面塑、繪畫、臉譜等呈現京劇人物和京劇故事,“圖、品、文、物”相結合,生動展示和完整串聯(lián)煙臺“京劇碼頭”的緣起、發(fā)展、興盛歷史,多角度呈現京劇藝術在煙臺的深厚積淀和傳承發(fā)展。二是采用“展覽+表演+公共教育”的新模式,立體式展示京劇魅力。本次活動在策展中綜合考慮了受眾的聽覺、視覺和體驗等因素,精準對接了受眾需求。三是突出了北京和煙臺兩地的藝術交流。本次活動既有煙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又特別邀請了北京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兩地藝術家同臺表演,切磋技藝,為煙臺青年演員的業(yè)務進步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展覽嘗試以“講故事”的方式將京劇這門舞臺表演藝術以展覽的視覺傳達形式呈獻給廣大觀眾。無論是在對煙臺民間藝術中京劇元素的提煉,還是在參展藝術家及作品的遴選方面,都著力突出了“煙臺元素”。特邀的五位藝術家均為煙臺本土或煙臺籍國內知名藝術家,其中有當代著名肖像攝影家,英國皇家攝影協(xié)會會員,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體育頻道、國家大劇院等特邀攝影師逄小威先生的京劇人物肖像;煙臺大學教授陳靜女士的抽象水墨戲曲人物;煙臺京劇院老藝術家劉川琦先生的手繪臉譜冊頁;北京戲曲博物館館長、煙臺籍藝術家杜彥鋒的寫意戲曲人物;中國民間藝術“山花獎”獲得者、煙臺非遺傳承人王曉燕的面塑京劇人物,還有來自煙臺市百位少年兒童手繪的戲畫涂鴉作品。關于煙臺京劇的部分文獻史料和實物展示也是此次展覽活動的一大亮點,為廣大觀眾呈現出生動鮮活的老煙臺梨園往事。
逄小威先生的京劇人物肖像攝影作品
陳靜彩墨作品《結義兄弟》
劉川琦先生手繪臉譜冊頁
杜彥鋒寫意戲曲人物作品
王曉燕面塑京劇人物作品《游湖》
膠東窗花剪紙作品《水漫金山》
兒童手繪戲畫涂鴉作品 “梨園芳華—煙臺京劇藝術展暨京劇雅集”活動的舉辦是煙臺市文旅融合后城市文化推介的創(chuàng)新之舉,也是煙臺美術博物館不斷拓展新時期“美術館+”服務模式的具體體現,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熱情歡迎與廣泛好評。 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全國政協(xié)京昆室副主任吳江表示:齊魯是文化重地,煙臺是開放城市,今天的京劇展覽和雅集活動非常時尚,用京劇引領時尚,就是用明德引領時尚,時尚就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京劇要傳承發(fā)展,就是要用開放、創(chuàng)新的思維,今天的京劇雅集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既宣傳了京劇碼頭,又培育了京劇市場,我們期待著昔日的京劇碼頭成為京劇藝術集散、交流的重地。
全國政協(xié)常委、全國政協(xié)京昆室副主任吳江致辭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員、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王蓉蓉表示:煙臺人愛戲、懂戲,“京劇展覽暨京劇雅集活動”是煙臺振興“京劇碼頭”的具體體現,很有創(chuàng)意,內容非常豐富。同時,自身與煙臺京劇碼頭也有著不解之緣,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跟隨恩師張君秋先生到煙臺演出,那時就知道煙臺是京劇的大碼頭,京劇演員要想成“角兒”,必須得上煙臺這個戲碼頭演出與鍛煉。她表示,今后想有更多機會把藝術奉獻給煙臺的觀眾,同時為煙臺京劇培養(yǎng)人才、深入基層普及京劇藝術,為煙臺“京劇碼頭”和京劇文化傳播多做貢獻。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蓉蓉接受采訪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表示:煙臺與北京同為京劇歷史上最重要的傳承地之一,一直以來,北京、煙臺兩地的京劇藝術交流頻繁,留下許多梨園佳話。京劇使兩座城市有了最深厚的文化鏈接,有了更溫暖的心靈相通。恭王府與京劇同樣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許多京劇名家都在這里演出過。這次展覽是恭王府博物館與煙臺美術博物館的首次合作,希望今后兩館之間繼續(xù)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致辭 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張祖玲表示:在煙臺高質量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文旅部門要積極擔當,努力創(chuàng)新城市推介形式,豐富城市推介內容,講好煙臺故事,傳播煙臺聲音。舉辦這次活動,就是為了讓世界看到、聽到、體驗到一個自然生態(tài)美好、經濟活力迸發(fā)、人文藝術雅集的東方海岸城市煙臺。 粉墨繽紛,同唱梨園歡歌。開幕式結束后,來自北京和煙臺的京劇藝術家為現場嘉賓和戲迷朋友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京劇雅集”,表演了京劇《楊門女將·探谷》、《打龍袍》、《狀元媒》、《珠簾寨》、《四郎探母》等傳統(tǒng)京劇經典唱段,演員們優(yōu)美的唱腔響徹古雅的恭王府,游客們流連在展廳,細細欣賞表現形式各異的展品,京劇碼頭煙臺在悄然無聲地走向新時代的京劇之城。
京劇雅集活動現場 8月6日,煙臺美術博物館還在恭王府博物館面向北京的青少年兒童推出“兒童創(chuàng)意坊——京劇臉譜總動員”教育活動,活動特邀煙臺市京劇院解琦老師現場講解京劇臉譜的相關內容、繪畫技巧及臉譜顏色所代表的象征人物的品質、性格和氣度,從而激發(fā)青少年對傳統(tǒng)京劇藝術的認知和傳承熱情。
兒童創(chuàng)意坊—京劇臉譜總動員公教活動現場 展覽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展出結束后,還將于今年11月初前住湖北武漢市進行巡展。
嘉賓及觀眾參觀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