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 字夕白,號天龍,1952年生于山東省濰坊市,濰縣名門陳氏世家后裔。濰坊市博物館副研究員,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藝委會委員,山東省美協(xié)會員,濰坊市美協(xié)顧問,濰坊北海書畫院副院長。 作品深得各界珍愛,其應邀在深圳、澳門等地舉辦個展或聯(lián)展。 作品《黃山雄風》《三月桃花分外香》等多幅作品被中南海收藏,《云卷千峰集》為六米長卷,由人民大會堂收藏。 亦有數(shù)十幅作品在國內(nèi)外刊物上發(fā)表,其履歷亦被《當代書畫篆刻大辭典》《中國當代文博專家志》《新中國美術家大典》等收錄,中國西苑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陳華畫集》《陳華精選集》等。 手機旋轉(zhuǎn)90°欣賞
山水長卷《心鑄山魂》局部6500x145cm 手機歸位精彩繼續(xù)
創(chuàng)作隨筆 心鑄山魂 傳承新時代太行精神 文/陳華 近年來很多畫家以太行山為寫生基地,太行山縱貫中華大地八百余里,重巖疊嶂、林泉掩映、氣勢磅礴,素有“太行天下脊”的美譽,代表著北方山水獨特的雄渾魅力。 我正是被太行山的渾樸、雄奇、險峻、勁峭所深深吸引,遂直面太行,體味物象,將萬趣融神思,氣韻融筆端,觀天地之大道,研藝術之至理。 自習畫以來,寫生是我的必修課。每年有半年住在山里,太行的春夏秋冬給我不同的感受,激發(fā)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我的“太行情結(jié)”漸次生發(fā)。
太行山寫生 在山里寫生可謂嘗盡人間百味。印象最深的一次寫生是1978年濰坊群眾藝術館(今濰坊市文化館)組織的山水畫寫生,周曉光老師帶隊,一共六位同志參加。寫生長達三個月,從濰坊出發(fā),由西向東到嶗山結(jié)束。 那個年代交通不方便,偶爾坐拖拉機、牛車,大多是徒步。登蒙山之前,在蒙山招待所準備了干糧和一瓶韭花醬。到了山上,我們一起住在了一座小廟里。晚上沒有燈可以畫畫,人早早睡下,清晨一見亮就外出寫生。廟里自然也沒有床,我們用木枝和干草搭建了臨時可以坐下的地方,六個人靠墻坐睡。 軍用水壺是必備的,因為涼水可以喝也可以畫畫用。干糧根本不夠吃,每天只吃一頓飯,經(jīng)常畫著畫著,肚子就開始唱了。過了“十一”,山里漸冷。一日,準備下山返航之時,我突然大汗淋漓,頭暈目眩,一步也走不動了。 畫友們輪流背著我走,好不容易在村里找到個小賣部,卻也唯有半斤花生糖。畫友們趕緊全買下給我吃。幾塊下肚,我才發(fā)現(xiàn)糖里都是小蟲子。原來,過期好久了。放在現(xiàn)在肯定是吃不下去的,然而那個年代,那些生了蟲的花生糖卻救了我。
太行山寫生 融入太行,畫出太行,很多事記憶猶新。2017年5月13日清早,我同洪春等學友一起往太行山桃花谷出發(fā)。為了減輕行囊分量,只背畫材和必需品,提神的茶水也只能背半杯。畫友們對我很照顧,幫我分擔了墨汁、馬扎等物料,一路高歌前行。 看著大山的美景,我越走越興奮,不覺竟與畫友們走散了。既來之,則安之。我就用喝剩的小半杯紅茶水稀釋調(diào)色盤里干了的顏料,當即畫了起來。一畫就是四個半小時,全然忘卻艷陽高照。 天氣很熱,我口干舌燥幾次想把茶水喝掉,最終還是忍住堅持把畫完成。往日的“惜墨如金”變?yōu)榱?ldquo;清茶自珍”。那日完成的寫生小品也被我珍藏起來。每次看到它,人就被帶回那個有味道的山里。 2020年,我去了三次太行山,12月20日是第三次。那個冬天是多年來少有的寒冬。我目的非常明確——創(chuàng)作一幅60米長、1.5米寬的太行山春夏秋冬長卷。 與畫友五人冒著風雪艱難入山,此時山里已是零下20多度,客棧早已沒有其他客人。主人對我們很熱情,準備了電熱毯、木柴和爐子。頭兩天房子全凍透了,水管破裂,晚上凍得實在睡不著。早上出門發(fā)現(xiàn)瀑布早已變成冰川了,壯觀得讓人敬畏。 寫生十余天,我們領略了太行的冰天雪地,直到把客棧里屯得小山一樣的木柴垛全都燒盡,才戀戀不舍離開。身體雖苦心里樂,為了創(chuàng)作一切都值得。黃永玉先生有句話,大概意思是一個人不受罪,不面臨死亡,成不了畫家。對此,我感同身受。 太行寫生十余載,對它的情感愈來愈深。巍山雄姿,巖巒疊起,每每身臨其中,內(nèi)心都會被山水之渾厚蒼茫深深打動。在那里,人可以隨心開壑、著意寫心。近年來,我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追求本乎自然的美感,希望作品在“離形得似”中趨近“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層面,“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筆墨意象的超然玄遠,以期達到“至大、至剛、至中、至正”的境界。
太行山寫生 名家解讀 胸中富丘壑 腕底有鬼神 文/孫敬明 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山東省文物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煙臺大學兼職教授 碩士生導師,山東省博物館特聘研究員,濰坊市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今日人文昌明,濰上書畫,蔚為鴻業(yè),揚前代之風流,創(chuàng)佳妙于方來。欣見翰墨丹青,高手如林,而能傳承山水畫業(yè)者,亦多得其人,可稱數(shù)者,山水畫家陳華便是其中一位。 陳華對藝術的追求,可謂如醉似癡,數(shù)十年如一日,不計寒暑,不舍晝夜。藝術的根本來源于現(xiàn)實,古人講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宗旨則在于突出理論與實踐的契合。關于此種境界與要求,不惟對于治傳統(tǒng)學問,對于從事山水畫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則尤為重要。陳華遵循傳統(tǒng)的法度要求,少年堅持野外寫生,壯年則得游歷天下名山大川,江河湖海,逐流溯源,千古名勝,拈來畫筆。并且注重各地風光景物的四時變化,以不同節(jié)令而參訪游觀,自能得其萬般靈妙。 觀陳華于骨法用筆,有其獨到之處,其所作嶙峋峭拔、群峰崔嵬之山,筆下勒線饒有宋人馬遠的韻致;而于綿延無盡之丘山,揮毫落墨則極似李營丘之宗法。古人講究的若干皴法,其運用則在于綜合與變化,即交替使用,相映生輝。還講求濃淡干濕、沉雄老辣與清新典雅,如何用至化境,則在于藝術家的綜合修養(yǎng),其不惟筆墨一事。作畫容易,成畫家難,而畫家自成面目,獨創(chuàng)出自己的筆墨語言,或謂之獨特的藝術個性則就更為艱難。而陳華所追求的則正在于逐漸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出具有個性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陳華有極強的色彩感觸,讀其畫作既不是滿紙敷彩的青綠,亦非素墨點染,而是以有限色元素協(xié)調(diào)面與線的關系,達到一種典雅逸致的完美境界。 陳華不僅畫路寬闊,而且謀篇布局極具氣勢,所作巨幅橫過十數(shù)米,縱則近兩米。凡此鴻篇巨制如不具備深厚的藝術造詣和充沛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是很難以奏效的。觀其巨制群峰崢嶸,直入云霄,松柏蓊郁,綿延天外。近見飛瀑出巖壁而直下深潭,遠望峰岫隱流云則曠視無涯。青黛赭朱,翠微煙霞,滿篇盈溢,神韻飛動。古人論畫,格調(diào)高古者,謂之有“煙霞之氣”,而此“煙霞”之謂,即俗間所謂神仙氣象。讀此畫作,仿佛置身世外,離夢超塵,使人心靈凈化,漸入“無我”之境。 陳華用墨,得其水、力與速度之眾妙,取其潤者自能酣暢淋漓,或浸潤如玉肌冰瑩。得乎焦者,則是濃墨枯筆、雄風揮落,自有刀斧皴法之致。一幅之中焦、潤相映,硬者如鐵石,而潤則似水綿,經(jīng)由距離參差之比,故濟生出無限夸張之美感。 陳華之佳作,堪當濰上千百年書畫藝術聯(lián)綿傳延、積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自樹之典型,誠乃“濰縣畫派”之翹楚。
太行山寫生 現(xiàn)代語境中的山水想象 文/徐恩存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中心研究員,南開大學博士研究生論文答辯評委,著名美術評論家。 閱讀山水畫家陳華的作品,最強烈的印象是畫家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悉心領悟與實踐,以及對自我藝術的不斷超越——變自然的山水為心中的山水,使詩意情調(diào)更為濃烈,思理醇厚而達觀,技法嫻熟而豐富多變,筆墨也更為清澄純凈,使其畫面意象之間始終有一種空靈飄逸之充盈彌散。特別是其山水畫融匯了傳統(tǒng)的人文情懷和山水情致,創(chuàng)造了想象空間,注意審美意象的營造和寫意風神的轉(zhuǎn)換,使作品獲得獨特的美學氣象,標志著畫家藝術風格的成熟與老到。 顯然,陳華山水作品在整體上之所以達到較高的情境與情致,且具有相當?shù)拿缹W意蘊,在于他所確定的審美目標——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以及言有盡而意無窮、空靈含蓄與由此生發(fā)的格調(diào)、韻致;其作品因而具有深意而難以言詮與破解,留給我們的則是審美再創(chuàng)造的余地和二度想象與思維延伸的空間。 譬如其作品《萬山紅遍》《涵蘊萬象》《巖壑瑞雪》《云山沐春》等,都印證了上述美學思想,得以在寫景狀物、抒情達意、審美想象、詩性思維等方面表現(xiàn)出個性特色。陳華從現(xiàn)實的自然山水中,選取并篩選和加工提取藝術意象,通過感性生動的生命意象,表達自己的審美理想、詩性智慧和藝術想象;顯然,畫家善于發(fā)散思維與想象,將現(xiàn)實感的想象觸角向傳統(tǒng)延伸,用以體現(xiàn)山水畫傳統(tǒng)的延續(xù)性和深層的文化功能。 自然韻致與生命情調(diào)開啟了陳華的神思和悟性,也滋潤了畫家作品的結(jié)構與筆墨。愈至晚近,陳華的作品愈益顯示出主體想象的空靈與譎奇,審美體驗更為精微和靈動,更富有人文情懷和詩意情趣,尤其是審美傳達的藝術形式和技法更為嫻熟與精湛。 陳華自幼得鄉(xiāng)賢徐培基、郭味蕖、于希寧、陳壽榮、郭子宣先生諸丹青巨匠之霑溉,心摹手追,尋根問道。因此,在陳華山水作品面前,我們觀賞的不僅是自然山水,更是山水作品背后的歷史與文化、詩情與哲思。他對于山水藝術精神的守望,使他的作品得以延伸到更高的審美境界;他不斷超越自我,他的藝術亦因此充滿生命活力和激情。 我們可以如此評價陳華作品,是藝術心靈的驚鴻一瞥,是尋求藝術本質(zhì)精神的永恒審美印象。因為,他不倦地追尋著歷史和現(xiàn)實的詩意與美感、夢想與渴望。
畫都沙龍“心鑄山魂——陳華山水品鑒會”現(xiàn)場
陳華在畫都沙龍“心鑄山魂——陳華山水品鑒會” 畫都沙龍 山之魂 水之魄 劉燕 整理 日前,畫都沙龍活動在濰坊日報社記者驛站啟動,首期“心鑄山魂——陳華山水品鑒會”上,嘉賓們圍繞陳華其人其畫其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濰坊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顧問齊魯濱、陳崗擔任主講嘉賓。濰坊書畫界、收藏界文化名家王居明、周赤舟、韓子夫、曹紅軍、陳乃磊、郭強、趙篤珍、張維平、張子剛、孟永勝、徐魯白、段孝敏、李國強、趙偉東、于偉建、戴曰禮、戴哈安、王永一、楊洪春、李乃祥等參加了品鑒會。
丁漢邦:濰坊市技師學院院長 德藝雙馨 熱心公益 濰坊是一個文化重鎮(zhèn),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中國頂尖的藝術文化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書畫展更綿延不斷,這些都是中國畫都最好的藝術成就。我們有大批濰坊籍畫家遍布全國各地,濰坊本土也有大批藝術家在辛勤耕耘。 在本地藝術家中,陳華是極具代表性的。他基本功扎實,傳統(tǒng)藝術底蘊深厚,并能在不同的年代不斷突破自我,實現(xiàn)藝術的升華。陳華善于畫大畫,一幅山水畫掛二三十年都不過時,大氣磅礴,筆墨蒼勁。他的作品有著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在用墨、用筆、用色上,既有守正傳承,又有大膽創(chuàng)新,還充滿了時代氣息,雅俗共賞。 陳華每年堅持去太行山寫生,領略太行的春夏秋冬,不斷向大自然學習、汲取藝術營養(yǎng),提升繪畫水平。陳華為人友善、心地善良,熱心公益,德藝雙馨,這不僅體現(xiàn)了藝術家的情懷,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了濰坊藝術家的正能量,受到大家的尊敬。
王居明: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濰坊市美協(xié)主席 心胸如畫 一片光明 “藝術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近年來,陳華多次深入太行山,十日一山,五日一水,朝夕流連,鎮(zhèn)日晤對。攬?zhí)斓刂牵焐酱ㄖ`脈,與古人為徒,以自然為師,勇猛精進,令人尊仰。 陳華心鑄山魂,善于畫大畫,其藝術水平、藝術價值有目共睹。陳華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畫如此大氣的畫,與他個人的品格密不可分。陳華為人謙虛,每談起其他畫家都會講出許多優(yōu)點以及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他認為每名畫家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具有閃光點,他始終抱著謙虛、學習的心態(tài),正是這種心態(tài)讓他的藝術道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陳華是藝術家們學習的榜樣,雖然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不斷學習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突破自我。陳華在創(chuàng)作上兢兢業(yè)業(yè),深冬時節(jié),深入太行山寫生,大雪封山,他躲在深山小屋里,把農(nóng)家中的“木頭山”燒完取暖,只為畫好心中的大山。 這些年來,陳華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藝術,從不炫耀自己的成就,還始終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畫作也具有正能量。陳華雖然經(jīng)歷了各種磨難,但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內(nèi)心充滿了陽光,在陽光下成長起來的畫家更具有藝術氣息。
周赤舟:濰坊市美協(xié)顧問、油畫家 不拘一格 打破傳統(tǒng) 陳華筆下的山水巍山雄姿,層巒疊嶂,每每欣賞都給人撲面而來的感覺,筆墨之間洋溢著蒼茫雄渾之氣。通過他的畫就能看出這是一位心胸豁達,善于包容,做大事,行大道的藝術家。落筆處隨心開壑、著意寫心,追求天地往來的大境界、大氣象,從而折射出精神氣度與胸襟之美。 陳華歷經(jīng)60年的藝術磨煉,不拘一格,打破傳統(tǒng),走出了屬于自己既有傳統(tǒng)又有創(chuàng)新的格局。他走遍祖國東西南北之山川,將萬物收入筆下,神韻飛動,讓人身臨其境。細細琢磨,陳華的山水畫既有滿紙敷彩的青綠,也有素墨點染,兩種元素和諧共存,達到一種典雅逸致的完美境界。 陳華不僅有丹青精神,為人也十分低調(diào)謙虛,圈內(nèi)好友眾多。他善于學習,特別是面對別人對自己的點評時,都積極吸取,仔細揣摩,用于日常創(chuàng)作之中,這也是他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的這種精神也鼓舞著濰坊的各位藝術家,為濰坊文化盡力,為中國畫都、金石之都兩塊藝術豐碑添磚加瓦。
齊魯濱:濰坊學院美術學院教授、著名學者、藝術評論家 入老出新 純臻老辣 陳華美術館在十笏園文化街區(qū)于希寧美術館和濰坊市美術館附近。前段時間,受邀前往,真是窗明幾凈,紙墨筆硯皆精良,滿目琳瑯,環(huán)壁生輝。佳作目不暇接,腕底入古出新,令人刮目相看。 濰坊是中國畫都,藝術人才輩出,文脈延綿不斷,而陳華是老濰縣世家陳氏后裔,從小生活在書畫之鄉(xiāng),對中國山水藝術有著深刻而獨特的認知,加之后天的不懈努力,積數(shù)十年功到垂成,早已成為蜚聲內(nèi)外、受人尊敬、造詣深厚的畫壇名家。作為活躍在我們這個城市的文化生活中并有著巨大影響或不凡業(yè)績的標桿性藝術家而言,稱他為畫都濰坊的“文化英雄”也恰如其分,實至名歸。 陳華憑借數(shù)十年的繪畫功底,兢兢業(yè)業(yè),納黃山、太行等名山大川皆入妙筆,或崇山峻秀,或草木崢嶸,或云蒸霞蔚,或飛流激湍,一幅幅水墨畫卷鬼斧神工,得天地之靈氣,攬山川之醇厚,寫時代之華章,形成獨特的藝術格局與藝術氣象。近年尤其屢赴巍巍太行寫生,形成獨特的“太行”山水藝術風格,其作品既得北方之蒼涼,亦有南方的溫潤,藝術表現(xiàn)更趨純臻老辣,更得到社會各界的如潮好評與業(yè)內(nèi)同道的擊節(jié)喝彩。
陳崗:濰坊電視臺高級記者、作家、文化學者 以文化自信 開畫都新境 濰坊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的,這也增強了書畫愛好者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話,是要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的。深入挖掘我們的文化資源,并一代代傳下去。現(xiàn)在,濰坊的文化優(yōu)勢越來越凸顯,特別是連續(xù)多年舉辦中國畫節(jié)、陳介祺金石文化周等重量級的文化活動,讓濰坊在全國的文化地位越來越高。 我接觸陳華的山水畫最早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他那時和已故山水畫家譚新湖先生經(jīng)常到我北下河老宅拜訪我父親。我那時的床頭上就掛著一幅陳華的山水畫。 多年來,陳華先生把濰坊的城市文化融入到筆墨中,用山水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形成屬于自己的文化形象和獨特的藝術特色。歸納起來有三點:一是陳華先生的山水畫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無論是寫生還是創(chuàng)作,都深深地植入了文化元素,這也充分說明了濰坊文化對他的影響,體現(xiàn)了他對文化的追求和自信。他將這種文化自信通過皴擦點染,折射出種種正能量,給人健康向上的感覺。二是陳華先生的山水畫充滿了生活氣息。一山、一水、一所小房子、一個小牧童,都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的禮贊。古人云“山水可游可觀可居”,在陳華先生的山水畫里都有很好的體現(xiàn)。三是陳華先生的山水畫充滿著時代氣息。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陳華先生在創(chuàng)作中,將時代氣息融入到自然景觀中,抒發(fā)心中意象,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高水平的山水畫,很值得大家學習。
韓子富:濰坊對外書畫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展現(xiàn)不同的山水風貌 陳華是老濰縣名門陳氏世家后裔,受家族熏陶及鄉(xiāng)賢先輩之影響,使得陳華在繪畫方面有著不凡的才華和靈性。陳華從小學畫,60年來筆耕不輟。中國畫講究筆墨功夫,揮毫潑墨,皴擦點染?搓惾A的山水畫,從中體會到他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 他在傳承繪畫技藝的同時也注重求新求變。陳華是濰坊畫家中較早去黃山寫生的,那時候他的生活很艱苦,家境也不寬裕,但依然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去寫生。他的畫作展現(xiàn)給人們不同的山水風貌,這也給濰坊的山水畫派豎起了一面旗幟。 陳華不僅藝術造詣高,還非常注重藝術培訓教育。他的子女從事藝術培訓工作,每年培育幾百乃至上千孩子,為明天儲備人才,這是對中國畫都最大的貢獻。只有后繼有人,中國畫都的牌子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譚國華:濰坊市美協(xié)副主席、秘書長 在傳統(tǒng)中力求創(chuàng)新 陳華從老濰縣深厚的文脈中汲取書畫創(chuàng)作的學養(yǎng),受益無窮。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飽學筆墨,苦練技法,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繪畫秘訣,漸漸地形成了自己具有時代精神的藝術風格。 近年來,陳華多次到太行山寫生,在寫生中不斷研學畫理,知行合一,日益精進,獨創(chuàng)自己的筆墨語言,成為當今濰坊山水畫壇的一面旗幟。陳華的大境界、大氣象精神,始終影響著我。品讀陳華的作品,如同體驗一場酣暢淋漓、精神飽滿的心靈旅行。 多年來,陳華始終有著自己的藝術風格和完善的藝術體系,從一個點入,不斷探索向外延伸。在濰坊,畫太行山的畫家有很多,但是陳華的作品卻能以黃山的結(jié)構對比、畫面沖擊不斷組合發(fā)展。自然風光、人文景觀,通過他的筆墨熠熠生輝,和諧共生,讓人不禁贊嘆他的膽識和才氣。
云卷千峰集 人民大會堂收藏 (編輯:馮淑杰,來源:中國畫都事·畫都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