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美視界網(wǎng)(北京)報道:2019年10月12日下午,由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主辦,河南省文化館承辦,鄭州報業(yè)集團、北京文化產(chǎn)業(yè)商會協(xié)辦的“致敬:中國脊梁 馬剛畫筆下的杰出科學家肖像藝術展”在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開幕。 出席開幕式領導嘉賓有:人民日報社黨委副書記陳囯華先生、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趙德潤先生、人民日報社辦公廳副主任丁華囯先生、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院長劉君慧女士、中國管理科學院院長田志強先生、光明日報社書畫院院長王林先生、河南報業(yè)集團鄭州分社社長徐建勛先生、鄭州報業(yè)集團鄭州日報總編輯張子明先生、北京畫院國家一級畫家趙志田先生、人民日報社機技術部主任顧名貴先生、人民日報社海外網(wǎng)旅游頻道總編王寶君先生、北控集團黨委書記徐彥軍先生、中國書畫家雜志社社長史家治先生、國家發(fā)改委信息中心處長楊柳女士、北京國博文物鑒定中心主任慕宏茹女士、中華兒女雜志社主任余維峰先生、河南瑞光集團董事長張歌偉先生、徐悲鴻文化藝術專修學院院長丁玲女士、上海久悅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畢輝董事長、茶馬古道張偉力先生、貴牛酒業(yè)董事長張海洋先生、媒體統(tǒng)籌海東先生以及人民網(wǎng)、中國網(wǎng)、央視書畫頻道、雅昌藝術網(wǎng)、藝美視界網(wǎng)、中國美術家網(wǎng)、今日中國藝術網(wǎng)、搜狐網(wǎng)、新浪網(wǎng)、網(wǎng)易、百度、今日頭條、中國美網(wǎng)、中國藝術品理財網(wǎng)、中國書畫家網(wǎng)、中國藝海網(wǎng)、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優(yōu)酷視頻、愛奇藝視頻、鳳凰視頻等全國百家媒體對本次活動進行現(xiàn)場采訪與展覽報道。 領導嘉賓致辭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副主任丁華囯先生致辭 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趙德潤先生 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院長劉君慧女士致辭 中國書畫家雜志社社長史家治先生致辭 鄭州報業(yè)集團總編輯張子明先生致辭 藝術家 馬剛先生致答謝詞 這次展出的70位科學家肖像之中有5位獲得共和國勛章的于敏、孫家棟、屠呦呦、袁隆平、黃旭華,有3位獲得國家榮譽稱號的南仁東、程開甲、吳文俊,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脊梁。在堅苦的年代做出了偉大的事業(yè),令人感動。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他們執(zhí)著的精神,讓我敬佩,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才是中國的驕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我用畫筆去創(chuàng)作,為他們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讓世人永遠銘記!為新中國70周年70位科學家肖像創(chuàng)作,獻出我的微薄之力。致敬:偉大的科學家! 致敬:中國脊梁! 十月的金秋,碩果累累,今天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借此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的變化,70年中國的發(fā)展有目共睹。祖國的發(fā)展離不開"兩彈一星"23位的元勛、離不開當代科學家們的探索,正是他們埋頭苦干、奮力拼搏,為國奉獻的精神,推動了中國的發(fā)展,成就了中國的偉業(yè)。 藝術家 馬剛先生為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捐贈作品 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劉君慧院長為藝術家馬剛先生頒發(fā)收藏證書 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事業(yè)、北斗衛(wèi)星導航的運行、大飛機的研制、航母的制造、中國天眼……70年來,中國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批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馬剛認為,這些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離不開科學家、各領域研究專家的辛勤付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為讓大家銘記這些為國家發(fā)展作出貢獻的科學家,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馬剛選擇了70人創(chuàng)作了70幅人物肖像作品,并通過肖像展的方式集中展出,為科學家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給世人精神上的洗禮,使人永遠銘記。 為創(chuàng)作科學家肖像,馬剛準備了長達兩年的時間?磦饔、搜新聞,謹慎選擇創(chuàng)作對象。最終走上馬剛畫紙的科學家有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氫彈之父鄧稼先、中國探月總設計師孫家棟、中國衛(wèi)星專家王希季、物理學家錢三強、核物理學家朱光亞等;還有各行業(yè)涌現(xiàn)出的專業(yè)人才: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屠呦呦、中國戰(zhàn)略科學家“高溫合金之父”師昌緒、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等。 今年8月初,《脊梁——馬剛畫筆下的杰出科學家肖像藝術展》在北京新聞大廈東方美亞藝術空間展出,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紛至沓來,展覽廣受好評,先后被百余家媒體報道,展期也從原定的一個月延期至國慶大典之后,展覽還未結束就收到了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的邀請。 開幕現(xiàn)場 首位走進人民日報社辦個展河南畫家 作為河南首位在人民日報社辦個展的畫家,馬剛的創(chuàng)作實力有口皆碑。為不斷推陳出新、突破自我,馬剛在此次展出的作品創(chuàng)作手法上,采用了素描、水粉、油畫等多藝術手段結合的形式,小處真實、大處寫意,并根據(jù)不同人物的精神、氣質而采用不同手法創(chuàng)作,生動、藝術、傳神地再現(xiàn)了科學家的面貌特征及精神風貌,令人深受藝術的震撼。 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院長劉君慧接受媒體采訪 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院長劉君慧介紹: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眾多展覽中,馬剛是唯一一個為70名科學家畫像的畫家,也是第一位走進人民日報社舉辦個人展覽的河南畫家。神州書畫院作為代表人民日報社的藝術機構,肩負的使命就是繼承、保護、傳承具有時代意義的藝術作品。馬剛用畫筆記錄這些科學家,就是記錄幸福、記錄偉大的時代。 “兩彈一星”元勛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 “兩彈一星”元勛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也來到開幕式的現(xiàn)場,觀看著馬剛筆下的父親的肖像,67歲的黃道群淚光閃爍:“感覺馬剛把父親畫‘活’了,看著父親的眼睛,感覺可以和他進行心靈的對話。”得知畫展結束后馬剛將把作品贈送給這些科學家及其后代,黃道群十分激動:“感謝馬剛老師的用心、感謝馬剛老師的高超藝術!” 藝術家 馬剛接受媒體采訪 馬剛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與記者說道:“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的變化,70年的創(chuàng)新,中國的發(fā)展有目共睹。這里離不開"兩彈一星"23位元勛的貢獻、當代各行各業(yè)的科技專家的探索,他們埋頭苦干、奮力拼搏,用自己的貢獻推動了中國的發(fā)展和強大。我們應該銘記歷史、銘記為祖國發(fā)展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們,正是他們,用堅韌不拔的定力、鍥而不舍的追求、為國奉獻的信念,成就了中國的偉業(yè)。他們的精神令我崇敬,他們輝煌的一生讓我敬仰,他們那求真求實,創(chuàng)新奉獻精神,讓我無限感動,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是中國的驕傲!為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我用畫筆去創(chuàng)作,為科學家畫像、為時代立傳,讓世人永遠銘記!為新中國70周年70位科學家進行肖像創(chuàng)作,獻出我的微薄之力,并捐獻給科學家及他們的后代,向科學家表達我崇高的敬意"。 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參事室新聞顧問趙德潤接受媒體采訪 中國書畫家雜志社史家治社長接受媒體采訪 人民代表報社北京新聞中心主任 孫廣利接受媒體采訪 貴牛酒業(yè)董事長 張海洋接受媒體采訪 河南瑞光集團董事長張歌偉接受媒體采訪 展覽現(xiàn)場,觀眾有的駐足細細欣賞畫作,有的舉起手機一張張拍攝,還有母親帶著女兒邊看邊講解,“中國脊梁”的真實故事和無私精神,發(fā)揮出動人心魄的感人力量。 藝術家馬剛與“兩彈一星”元勛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合影留念(從左往右)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藝術家馬剛老師與到場媒體記者合影留念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此次展覽展出至10月26日,畫展結束后,馬剛將向這些科學家及其后人無償捐獻出自己精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科學家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