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guān)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gòu)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梵音佛畫:80后佛繪畫家楊梵

來源:中國藝術(shù)資訊網(wǎng) 作者:海東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9-06-05

  楊梵筆下的佛畫

  佛,在我心中一直是神秘,玄而又玄的一種存在,尤其對我們一直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80后來說,佛教佛畫好像距離我們的生活有些遙遠。于是帶著敬畏之心我們前去拜訪了一位80后畫家楊梵。

  無為草堂主人,藝術(shù)家:楊梵

  在一個平靜又帶有些許燥熱的午后,我們在宋莊藝術(shù)區(qū),我們終于見到了這位年輕的畫家——楊梵。河北滄州人,畫佛畫已有十余年,曾多次在北京重慶深圳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及聯(lián)展。

  01/ 眾生皆佛 佛本無相

  初見楊梵,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沉穩(wěn),絲毫沒有現(xiàn)在80后普遍的浮躁感,也沒有我想象中畫家那種恃才傲物的態(tài)度和佛教徒清冷孤傲的氣質(zhì),整個人的狀態(tài)是非常的平和而自然,可能這才是修習佛法的人自帶的屬性吧,相處起來完全沒有距離感。“梵”這個字注定與佛有緣,因為梵語音譯詞是寂靜,高凈的意思,佛教中常常把經(jīng)籍稱作“梵本”,佛寺稱為“梵剎”等。于是我問楊老師是因為畫佛畫,所以用了梵這個字嘛?楊老師卻說改名的時候自己還在畫西畫,與佛還未曾結(jié)緣,當時改名只是覺得梵這個字,從字形上理解,是一種自己很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在林邊泉下過一種平凡的生活。這可能就是冥冥注定的天意吧,有的人就天生與佛有緣。

  楊梵《觀 如是》佛繪展

  楊梵的畫室

  楊梵從08年才開始接觸佛像畫,因為妻子的原因皈依佛門,并且當時自己畫畫的狀態(tài)進入瓶頸,為了尋求事業(yè)新的突破,畫佛像畫仿佛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信手拈來。在楊梵的畫室,我見到了好幾張交響樂的碟片,依我個人的淺薄之見,以為畫佛畫的時候要聽一些佛經(jīng)之類讓心境平和的音樂,但是楊梵卻說,他畫佛畫的時候會更喜歡聽交響樂,他覺得交響樂的波瀾壯闊會讓自己畫佛畫不刻板,給自己的佛畫里傾注更多的希望,讓畫像更有靈魂,傳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楊梵繪畫的過程

  02/ 學道如初心 作佛也有余

  梵高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要讓心中的火不要燒出來,也不要熄滅。楊梵對這句話推崇備至,他覺得這可能是畫佛畫最需要的一種狀態(tài)。因為畫成一幅佛畫通常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保持心境一致,需要強大的內(nèi)心,而強大的內(nèi)心則需要強大的信仰力量來支撐。

  其實我們80后現(xiàn)在最缺少的可能就是信仰吧,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nèi)菀捉箲],容易浮躁,甚至很容易在追尋物質(zhì)世界滿足的同時迷失自己,經(jīng)常忘了問問自己內(nèi)心最需要的是什么。佛畫需要靜下心來慢慢欣賞。它不能像寫意山水那樣揮毫潑墨,肆意揮灑,也不能像西方油畫那樣盡情的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佛畫是含蓄的,如涓涓細流一樣,用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來教化世人。

  因2017年一整年在全國做畫展,沒摸過畫筆,所以他選擇2018年底獨自在西柏坡居住一年,與世隔絕,靜下來沉淀自己,遠離俗世的紛擾,靜心創(chuàng)作。他打趣的說到,期間唯一認識的人只有他的房東,想與房東聊天,也因方言難懂而倍感吃力,于是繪畫是內(nèi)心唯一的寄托。而獨自一整年的時間,也讓自己對今后的繪畫的方向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西柏坡居住期間的山水作品

  03/ 但悟一心 更無少法可得

  在楊梵的畫室聊天喝茶,就非常的親切而自然,沒有我想象中那種晦澀難懂的教化,也沒有高深的畫技研討。他說千人千面,自然每個人看佛畫的感悟也不同,我只希望與更多的人交流,探討。就像我不曾讀過佛經(jīng),也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但是看到佛畫總是能感受到心智清明,性靈覺醒。其實佛畫并不是高高在上接受供奉的,也并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神衹。更多的是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欣賞佛畫是一種生活方式,畫是藝術(shù)者對生命狀態(tài)的體驗,它是一種載體,是畫者心靈狀態(tài)的直接表述,畫佛像更是一種心智凈化的過程。楊老師的畫作,筆觸細膩,細節(jié)精致,神態(tài)生動而慈悲,表情有悲憫世人,出脫出浮華塵世的意境。對楊梵千手千眼觀音的表述和圖片,我們未能表達出這幅畫作的萬分之一。

  此文僅以粗淺之觀點望博君一覽,如果意猶未盡,于2019年6月8日至6月12日,清秘閣(北京市西城區(qū)琉璃廠西街52號)舉辦楊梵老師《觀 如是》作品展,此次展出楊梵老師多年來研習和表現(xiàn)佛教題材的作品二十六幅。歡迎各位蒞臨參展,親自體會巨幅畫作帶來的震撼。

  主辦單位:四風堂

  學術(shù)支持:中國書畫雜志社

  協(xié)辦單位:清秘閣、寶續(xù)堂、游于藝文化、元社、西湖畫會、牧云社、品逸美術(shù)館、博大東方藝術(shù)館、清秘書院、本樸書院、它山書院、玉竹齋

  開幕時間:2019年6月8日(周六)下午3:00

  展出時間:2019年6月8日——2019年6月12日

  展出地址:清秘閣(北京市西城區(qū)琉璃廠西街52號)

  媒體支持:國學頻道、新華社《投資收藏導(dǎo)刊》、新浪收藏、《北京商報、 在藝美觀社、《品逸》、《西湖畫報》、墨池、書畫縱橫網(wǎng)、嗣妙、雅昌藝術(shù)網(wǎng)、藝美視界網(wǎng)。

  備注:內(nèi)容轉(zhuǎn)自策起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