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古釵新痕一例收:韓煜書法展六記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wǎng) 作者:小龍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9-05-31

古釵新痕一例收

——中國美術館“后現(xiàn)代海派藝術——韓煜書法展”六記

滬上韓煜先生,光于藝而道于時者也。

韓煜先生,近攜書墨,淋浪都門;新傳境韻,布列甲館。藝運思匯,恰比玉暖藍田;西通中貫,猶似泥融燕子;其翩飛廣漠,天海浮游之狀,豈一域一時可統(tǒng)論哉?

之人之書,可以泰西之藝與古者之法兩兩喻也,有若制藝術輿圖;其意其法,復轉(zhuǎn)換生面,墨積含韻,生生不息,故有“后現(xiàn)代海派”之說。昔晉季裴秀,曾職在地官,考原隰陂澤,作制圖之體六焉,曰分率,曰準望,曰道里,曰高下,曰方邪,曰迂直。新之不辭,借古記今,論略如下。

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名“海派”者,東西往來,藝楫航泛為多。觀韓先生之書法,其線面韻含,亦如水之有定體,亦如水之無定形然。韓先生久居滬上,初無藝術門限之囿,自傳統(tǒng)生發(fā),打入現(xiàn)代一脈,藝楫屢運,先至于日本,再轉(zhuǎn)圜歐美,正是廣輪之度。例其生肖數(shù)幅,騰挪收放,垂息又起,正可見藝術之無門限,文化之通約狀也。

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書學之問,莫若體之以詢。何謂彼體,何謂此體,體何謂結,法何以經(jīng)。當下書人,非深入思者難知矣。韓煜以傳統(tǒng)之體,攜海上風來,可浮沉都門寒鴉,收索京城斜陽。書之準望,非別也,實乃體極生變,變而可新,新能潛美。韓煜先生得之也。是展中,行草為多,巨幅如山,體極知美,可為一嘆。

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shù)也;騿栱n煜,其術何來?其藝何生?其法安在?韓煜師從國學名家郭公紹虞,郭公照隅室諸作,光蘊千秋。韓煜于此,得文化精髓所在,遂探驪得珠,自吾國文化運之書法,自以他人不可及處。人云以墨韻勝出,實乃以文思得之,寫入己想,故觀其榜書大作,遽有天風自外,呼嘯中來,其意與傳統(tǒng)之源,正可以道里觀之,而復定所由之數(shù)矣。

四曰高下,所以別他我之思也。吾國傳統(tǒng)四部,皆可以一儒字概之。凡所闡釋,亦難離其窠臼。釋家之來,繁瑣法門,亦開別一風氣。至于清季,考據(jù)索隱,亦不過四部之學。著述借字而思出,講法憑語而道傳,而后現(xiàn)代之問,則非以書畫藝術無以普之世也。韓煜究思探研,其作書,每凝思而后生,非形摹而意隨。此或可釋之,或無以釋之;釋之此亦可,釋之彼亦可,其意則全。其中高下,正在于韓煜別他我之思,而韻流四方之故也。

五曰方邪,所以論體韻之要。一人之作,必有一人之精神;一人之精神,必有一人之氣韻。然人之氣韻,非人人可全得。其《千字文》長卷,書間氣韻,亦如文體相副。證之他作,亦作如是觀。藝文之作,本于人心,方邪之間,不過毫厘。而韓夫子之書之法,雖入于古,然行于新,四面八方,方正流活,正是體韻之要也。

六曰迂直,所以觀古今之法也。今云之古今,實乃按時而論。法有中西,藝無今古,論之技法,則可遙相呼應。韓煜書法,團線墨潑,走筆或迂或直,直通古今之法。古人有曰匆匆不暇草書之說,今觀之諸書,肌理鋒筆,窮然灌注,則愈知古之匆匆不暇之論。后現(xiàn)代海派之思想,由古入時之哲學,皆在一迂一直間矣。

己亥夏初,韓煜先生于中國美術館示圖六十,其自操管城亦六十余載,今復以六記,亦合之成數(shù)矣。昔古人論書,皆以自然之事,以喻筆法之要。今觀韓煜書展,則自其筆法之要,古釵新痕,一例可收,予頗會自然輿制之事矣。遂以論之。

歲在己亥,王新之于北京除庵

王新之 ,原名王新,字殿臣,號除庵,又號善卷白衣、觀物行舍。書畫家,兼擅古典詩文、藝術評論。1968年生于山東濰坊。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fā)展中心中國畫創(chuàng)作研究院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藝術金融博士、中國藝術經(jīng)濟研究院副秘書長。

1989年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師從吳冠中、白雪石、黃胄、范曾、馮法禩、戴澤、徐慶平、封楚芳諸先生問藝;后師于章黃學派傳人國光紅先生治古文字、古典詩詞諸學。輯著有《國家案例——美術作品集》《濰上古詩詞》《全濰詩》《除庵書微》《除庵畫微》《除庵藝微》等。其書畫作品多次刊入《雅昌拍賣圖錄》。

責任編輯: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