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四月繁花似錦、惠風和暢,2024年4月27日由北京榮寶齋主辦,榮寶齋藝術委員會作為學術支持,大美無垠北國情 —— 徐白一山水畫作品展,在榮寶齋當代藝術館舉行。 ![]() 來自政界、藝術界、收藏界、書畫愛好者百余人參觀畫展,此次展覽共展出徐白一先生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67幅山水畫作品,作品有八尺巨幅也有精湛的小品佳作,表現(xiàn)了徐白一先生家鄉(xiāng)東北平原的特點,長白大美,心系平原。他的工筆山水,是以精微筆墨營造廣大平原荒寒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他的所謂的原像,表現(xiàn)畫家的心象,這就是他理想化的純天然的無污染的清凈世界,這一點他為當代中國山水畫開辟了一個新的樣式。展出當天便受到了收藏愛好者追捧,有二十余幅作品被收藏愛好者收藏。 ![]() 徐白一先生,字古沙,號天佐人客,1958年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09年至2018任吉林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中國古典繪畫研究所所長、藝術系教授。他自1989年起游歷日本、韓國、美國,舉辦個人展覽、交流講學,2001年至2008年旅居紐約,專注于繪畫研究與創(chuàng)作,飽覽歐美各大博物館。 徐白一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畫家,他畫東北的平原雪景,主要是畫北方平原的雪而不是冰,這個雪再冷就變成冰,再一熱就化了,是很難表現(xiàn)的。他把本身在變化中的雪刻畫的非常精微、到位,有的正在融化,有的被風刮起,漫天飛舞變成了霧……他畫的雪景、雪原開拓了一個新的審美領域,其次,他的手法非常的精到,細節(jié)刻畫得非常精致但又不滿足于這種細節(jié),還要處理非常廣闊的空間而且是有景深的空間,他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畫法,形成了一套以樹木前后關系表現(xiàn)空間層次的方法。此次展覽展至5月6日,邀廣大書畫愛好者前來觀看這場精湛的藝術盛宴。 展覽現(xiàn)場: ![]() ![]() ![]() ![]() ![]() ![]() ![]() ![]() ![]() ![]() ![]() ![]() ![]() ![]() ![]() 名家評論 薛永年 著名美術理論家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藝術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 徐白一的工筆花鳥畫是工筆勾勒設色的,有點像宋人,后轉入山水畫之后有微觀的也有宏觀的,可謂回歸古典,回歸北宋,他是盡量的致廣大、盡精微。畫法是水墨為主但不是元明清文人畫的路子,不是水墨的那種小品寫意,也很少有干筆皴擦,有水墨的技法也有些色彩的運用,既有理性認識,又有獨到感受語言。 他畫東北的平原雪景,主要是畫北方平原的雪而不是冰,這個雪再冷就變成冰,再一熱就化了,是很難表現(xiàn)的。他把本身在變化中的雪刻畫的非常精微、到位,有的正在融化,有的被風刮起,漫天飛舞變成了霧……他畫的雪景、雪原開拓了一個新的審美領域,其次,他的手法非常的精到,細節(jié)刻畫得非常精致但又不滿足于這種細節(jié),還要處理非常廣闊的空間而且是有景深的空間,他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畫法,形成了一套以樹木前后關系表現(xiàn)空間層次的方法。 劉曦林 著名美術理論家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藝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他表現(xiàn)了東北平原的特點,長白大美,心系平原。東北平原讓他感到的最大特點就是大,而且平還有些荒寒,實際上也是非常靜雅的,所以他的心既是博大的又是精致的。用工筆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東北的大美特點,并體現(xiàn)了中國工筆繪畫的美。從宋代以來的中國工筆山水的悠長,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xiàn),同時他也能注意到很多細節(jié),致廣大而盡精微,他能做到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是很難得的。 王鏞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著名美術理論家 徐白一的工筆山水,是以精微筆墨營造廣大平原荒寒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他的所謂的原像,表現(xiàn)畫家的心象,這就是他理想化的純天然的無污染的清凈世界,這一點他為當代中國山水畫開辟了一個新的樣式。 劉龍庭 人民美術出版社資深編審 著名美術理論家 徐白一是東北有史以來出現(xiàn)的最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之一,他的出現(xiàn)必將改變中國東北繪畫沒有自己獨特體系和面貌的局面,他的出現(xiàn)奠定了東北繪畫的審美基礎,他的作用對將來中國東北繪畫的影響是巨大的。徐白一必將是一個開疆拓土的重量級人物,他的作品使當下中國山水畫展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同時我們有理由更加相信,徐白一的藝術追求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峰,他的繪畫藝術也必將載入中國繪畫的史冊。 尚輝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藝術理論委員會主任 徐白一非常注重用筆,而且他的用筆和我們熟悉的北宗畫法不一樣,他畫的實際上是南宗畫法,或者說是從董巨那里汲取到一些寫意的營養(yǎng),而放映到工筆繪畫上,所以他的勾勒無論是白描還是山水的皴擦,都畫得很純粹、很地道。我想正是因為有這些傳統(tǒng)的用筆方法和技巧,使他的這種暈染表現(xiàn)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境界,我想這就是他的藝術追求。 張建華 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 著名山水畫家 徐白一深入研究中西方藝術哲學,是一個很有思想、對傳統(tǒng)文化有著特殊的理解、積淀深厚的人,也是善于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個人。徐白一多年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經(jīng)驗積累豐富,師道尊嚴、能以其淵博的文化為學生解惑答疑、用高超的繪畫技巧傳授指導學生,為吉林美術界培養(yǎng)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工筆畫畫家。 他在創(chuàng)作上很注重和表現(xiàn)長白山自然風景,出于對藝術的執(zhí)著、對家鄉(xiāng)自然山水的熱愛、對文化傳承上的堅守,這一堅持就是近40年,其苦與樂都集中以長白山“雪景”為主要創(chuàng)作內容和藝術追求上。“雪”做為東北特色的自然景觀,白紙畫白雪,畫不好即會低俗,難表現(xiàn)。徐白一則知難而上,尋找冰雪大地上的靈奇,做深層次的藝術表達,他是冰雪圣潔的孤獨者和守護者,也是冰雪藝術表現(xiàn)的創(chuàng)新者。他的繪畫作品有自然與文化、藝術與精神的融合顯現(xiàn),是能承上啟下,發(fā)展延續(xù)有北方藝術特色且具有時代精神氣息的優(yōu)秀作品。 簡述——大、平、廣、遠、荒、寒 大、平、廣、遠、荒、寒,這六個概念合在一起作為東北平原繪畫的精神特質和審美提出來,是我在“表現(xiàn)形式與表現(xiàn)語言統(tǒng)一之思考”一文里提出并做過闡述,現(xiàn)在就這六個概念做專門的小解。 歷史上東北是一個幅員遼闊經(jīng)濟不發(fā)達,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化匱乏,人少地荒,故世人皆稱“北大荒”。可是,這塊土地仍然有著它自身的文化特質存在,畢竟在這塊土地上一直生活著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中原的蒙古族和女真后人滿族,還有鄂倫春、赫哲族,以及后來的朝鮮族等許多少數(shù)民族,由于這些族群的存在,他們的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fā)展,世世代代。人類文化的發(fā)展特性告訴我們,文化自始至終就是在不斷的影響和融合之中發(fā)展過來的。 作為中國繪畫而言,這一繪畫形式的存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種繪畫形式的形成發(fā)展到完善不是在東北,而是在中原的黃河長江流域。我們通常稱之為“中原文化”,中國畫是隨著人口向北不斷的遷移逐漸地來到東北這塊土地,當然這塊土地上原有的繪畫也有其獨特性,但是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已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同化,雖然歷史上出現(xiàn)過李贊華(耶律倍)、王庭筠、張孔孫等畫家,但無不與當時中原統(tǒng)治者有關系,大都是人到江南中原后才有所作為。李贊華獲得大唐皇帝恩賜改耶律為李姓,在朝廷為官。王庭筠于公元1151年出生于金代遼東,出身于書香世家,是左相張浩的外孫,書法家米芾的外甥、漢朝太原賢士王烈的32世孫。這些在東北歷史上有記載的畫家實際上他們的人生活大都是在中原大地之上,并沒有把目光投射在東北這塊土地之上,他們的作品也與中原的畫家沒有大的區(qū)別,直到清中期高其佩的出現(xiàn)算是對中國畫有了一些貢獻,畢竟高在指畫上有所造詣,這一點在繪畫史上是有目共睹的。由此可見,到今天東北的繪畫其實還沒有真正的形成屬于它自己的風格和流派。用中國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東北,使之形成屬于東北特色的審美流派還要有一個過程,而這一過程到今天還沒有完成,仍在形成之中。東北畫畫的人一直被中原強大的文化所影響,其繪畫也是按照南來的模式沿襲而來,可沿襲來的語言模式是不可能與東北的地域風貌相吻合的,更不會準確的將東北的大野長天,天地一線的浩瀚大地和平原表現(xiàn)好。這時候的畫家被中原業(yè)已千年形成的繪畫語言模式所控制。因為屬于這塊土地的審美精神實質也就是畫家要依據(jù)的審美標準沒有被總結出來。沒有這一前提畫家的作品是沒精神和靈魂的。只有在生活中長期的觀察體會才能找到屬于這塊土地的內在精神審美的實質,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靈魂的作品,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適合于這塊土地內涵存在的作品。經(jīng)過近40年的不斷總結摸索,最后提純出:大、平、廣、遠、荒、寒六大要素,這六大要素構成了東北這塊土地的內在精神實質和地域審美。也正是這六大要素與江南或中原各地有所不同,一般來講一個地域的風貌用一兩個詞即可概括,如“泰山天下壯,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華山天下險”等。一個“壯”字、一個“幽”字、一個“秀”字、一個“險”字便將一個地方的內在精神實質概括的明了清楚?蓶|北不是用一兩個字或詞就能說清楚的,這也是困擾了數(shù)代東北畫畫人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F(xiàn)將這六大要素逐一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大 大是一個形容詞,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字的概念,很多東西很多事情都以大來形容。東北的大其實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大,也并不是大小的大那樣的簡單。這個大是畫家在內心的胸懷之大,是天地間的宇宙之大,是大道之大,它大到無形無邊遠無佛界。在繪畫的表現(xiàn)上是一種抽象,沒有辦法找到適合的某種形式來表現(xiàn)。東北的大是通過對人內心的震撼,氣勢的恢弘表現(xiàn)在各個層面上,使人時時可感但又無法表現(xiàn),因為沒有相對應的繪畫語言模式存在。這也使得畫東北平原的畫家只能借用中原畫法來表現(xiàn)東北平原題材,這個大有時讓畫家束手無策,于是就出現(xiàn)了表現(xiàn)不對稱,不確切,大有詞不達意的感覺。始終沒有理想的作品出現(xiàn),更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畫派。 二、平 平是平淡,平坦。一般都講“平淡無奇”,可是恰恰奇是從平中而來的,沒有平就沒有奇的存在,故平為奇之母,若想發(fā)現(xiàn)奇就不可能忽略平的存在。東北的大地平原的無奇之中孕育著無數(shù)的遐想空間,在平淡無奇中產(chǎn)生的那些微妙而細小的變化,延綿著這塊土地的生命,蘊藏著無限的生機。讓人有一種發(fā)自內心深處的萌動。 三、廣 廣闊無垠,廣與大是緊密相連的,廣必大。在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楚辭·遠游》:“道可受兮而不可傳,其小無內兮其大無垠。”唐王維《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詩序:“乾元廣遠,涵育無垠”。都是說廣大無垠,無邊無際之意境。東北的大野長天,天長地廣正是這一情境的再現(xiàn)。 四、遠 遠是指遼闊悠遠,《詩·小雅·漸漸之石》:“山川悠遠,維其勞矣”《中庸》:“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又有“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遠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意境之所在。遠與廣之間的關系也是相連的,遠必廣必悠,心遠廣闊!妒酚·司馬遷相如列傳》:“悠遠長懷,寂寥無聲”將悠遠綿長寂寥無聲的意境描寫的那樣神秘動人。東北的遠是深層次的,是豐富多彩的。這悠遠之中蘊含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情懷和希望。 五、荒 荒與遠也是互為關系的,遠必荒,人跡罕至,荒遠、荒蕪、荒土等都在說明這一點!稄V雅·釋詁一》:“荒,遠也。”《詩·大雅·劉公》:“幽居允荒”;臎錾n茫,悠遠綿長,東北大地上的特有風貌,人少地荒夏短冬長,秋冬一到寒風瑟瑟天高日冷,長云無邊使人不免有一絲蒼涼和惆悵,與江南中原相比截然不同,北方的荒會讓人悲心自生,仿佛魂魄都被大自然所控制,不能自己。 六、寒 冷是一種溫度低下寒冷的形態(tài),東北除了以上五大特質之外就是這個氣溫特性的冷。寒冬到來北疆嚴寒的地方低溫可達攝氏零下45度以上,可想而知那是一個什么樣的感覺和景象。唐杜牧《阿房宮賦》:“舞殿冷袖,風雨凄凄”。那是對當時景色的一種描繪,風雨凄凄更加映襯出冷袖的舞動,使意境更加動人。冷還有一個關聯(lián)詞就是靜,靜——肅也。肅無喧囂還是人少地荒,寂靜無聊。天氣的寒冷不宜人類居住自然就少有人活動其中。寒冷的氣候致使當?shù)氐娜宋暮臂E,植被生態(tài)也與江南中原等地方大不相同。 以上的:大、平、廣、遠、荒、寒六個要素相互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緊密的,是互為一體存在的。缺一不可地構成了東北大地的內在審美特質,也體現(xiàn)了東北大地的內在精神,也可以說這六大要素提出的同時東北中國畫的表現(xiàn)標準也就形成了。確切地說,只要是在表現(xiàn)東北題材的作品中能夠體現(xiàn)出這六大要素,這樣的作品便可以表達出東北大地平原的美,作為表現(xiàn)東北的繪畫才會有藝術價值。 東北最主要的特色還有一個那就是雪。雪與冷是一同存在的,隆冬時節(jié)凜冽的寒風呼嘯在東北的大地之上,漫天的白雪一望無際,大雪覆蓋的平原下是一種清冷無瑕美似玉的世界,有著別具特色的意境和韻味。廣袤悠遠,荒寒寂寥,大野長天,孤云一片,蒼莽的大地散發(fā)出一種難以名狀的美,這美不是一般的美是天人合一之美。是天下無疆之大美,更是無邪純正之美。 徐白一 2015年5月于紐約借居齋 作品賞析 ![]() 《驚蟄報喜》119x241cm 紙本設色 2023年 ![]() 《秋山鳴泉》118x235cm 紙本設色 2022年 ![]() 《長白飛瀑》 67x44cm 紙本設色 2014年 ![]() 《雪霽搖葉》 67x44cm 紙本設色 2014年 ![]() 《翠谷鳴泉》 67x44cm 紙本設色 2014年 ![]() 《秋山》 43x65cm 紙本設色 2013年 ![]() 《暖冬》 94x178cm 紙本設色 2024年 ![]() 《天高廣遠》 65x130cm 紙本設色 2012年 ![]() 《塞北平原雪》 65x13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 《金秋圖冊之一》46x34cm 紙本設色 2021年 ![]() 《金秋圖冊之二》46x34cm 紙本設色 2021年 ![]() 《金秋圖冊之三》46x34cm 紙本設色 2021年 ![]() 《金秋圖冊之四》46x34cm 紙本設色 2021年 ![]() 《金秋圖冊之五》46x34cm 紙本設色 2021年 ![]() 《金秋圖冊之六》46x34cm 紙本設色 2021年 ![]() 《故鄉(xiāng)夢圖冊之一》18x22cm 紙本設色 2020年 ![]() 《故鄉(xiāng)夢圖冊之二》18x22cm 紙本設色 2020年 ![]() 《故鄉(xiāng)夢圖冊之三》18x22cm 紙本設色 2020年 ![]() 《故鄉(xiāng)夢圖冊之五》18x22cm 紙本設色 2020年 ![]() 《冬之韻—1》40x60cm 紙本設色 2022年 ![]() 《冬之韻—2》40x60cm 紙本設色 2022年 ![]() 《青山翠谷》40x60cm 紙本設色 2022年 ![]() 《潑彩山水—1》40x60cm 紙本設色 2022年 ![]() 《白雪天光圖》42x90cm 紙本設色 2011年 ![]() 《溪水映月》 67x44cm 紙本設色 2014年 ![]() 《紫云桃溪》 44x67cm 紙本設色 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