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卷大型研究性系列畫集《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首發(fā)式系列活動在山東出版美術館舉行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展示推動形成“齊魯畫派”文化工程研究成果的重大成果——13卷本大型史料性、研究性系列畫冊《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于9月30日上午10點在山東出版美術館隆重首發(fā),這是山東美術界向新中國70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 這次首發(fā)活動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出版集團主辦,山東畫院、山東美術出版社承辦,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山東省畫院聯(lián)盟提供學術支持。在舉辦首發(fā)式的同時還舉辦了“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精品展”及“山東省美術發(fā)展硏討會。
程守田副部長、王世農(nóng)書記、王磊廳長、張志華董事長、薛相銳一級巡視員、張桂林副廳長為《齊魯畫風大系——山東中國畫》揭幕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程守田,山東省文聯(lián)黨組書記王世農(nóng),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山東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華,山東省政協(xié)辦公廳一級巡視員薛相銳,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桂林為畫集首發(fā)揭幕。張桂林副廳長代表主辦單位致詞,山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介紹叢書的策劃及歷時五年的編綦情況,山東美術出版社社長李晉介紹叢書的編輯出版情況。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王書平代表中國美協(xié)專程前來致賀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山東師大教授高毅清代表專家團隊致詞。開幕式由山東畫院副院長姜宏偉主持。 來自北京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李一、中國美協(xié)原副秘書長、中國友聯(lián)畫院常務副院長李榮海,及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苗再新、馬碩山、南海巖、韓昌力、李春霞、邵曉峰、朱萬章、馬明宸、王伯勛、李向陽、段澤林、錢陳翔等出席開幕式及下午的座談會。山東的老中青畫家、嘉賓郭志光、吳澤浩、丁寧原、孫愛華、譚英林、沈光偉、劉書軍、梁文博、王小暉、岳海波、于新生、張東林、張宜、魏捷、安蓬生、張維青、高毅清、李兆虬、史速建、盧冰、鄭崗、蔡君、謝景勇、于釋博、張樸、王興堂、吳磊、董梅、陳健、李恩成、石巍、魏廣、任維旭、徐國衛(wèi)、王永君;來自山東各地市畫院院長及代表:孫成河、楊子江、黃可、徐琳、孟廣梅、李延智、李剛、王德亮、徐中亞、金學鋒、付峰遠、王黎明、王洪欽;山東美術出版社曹飛、馬曉東、黑天明、紀偉,山東畫院魏書波、王磐德、楊曉剛、常朝暉、吳勇軍、董海全、張德娜、賈榮志、樊磊、孫棋、劉揚、翟圣亮、王梅言,以及《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全體編務、出版工作人員及社會各界朋友、記者、書畫愛好者數(shù)百人出席了開幕式。
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主持研討會
山東美術發(fā)展研討會學術主持李一
山東美術發(fā)展研討會現(xiàn)場 13卷本大型系列畫冊《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項目是山東省推動形成“齊魯畫派”文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支持,山東畫院和山東美術出版社實施編印。十三卷本共分為四大部分:《歷史積蘊》(第1卷)《魯籍名家》(第2-3卷)《人物畫卷》《山水畫卷》《花鳥畫卷》(每畫科分3卷,第4-12卷)《文獻集萃》(第13卷),全書字數(shù)約260萬字,涉及古今畫家800余人,重點介紹現(xiàn)當代畫家近400人,書中刊有一萬多幅歷史資料及作品圖片,呈現(xiàn)了山東五千年厚重的文脈、展示了閃耀著時代光輝的作品、推出了山東畫家群體性陣容。該叢書在編輯過程中即被學術界譽為“四個第一”:第一次編撰出版山東中國畫發(fā)展史、第一次展示省外山東籍中國畫家陣容、第一次全方位研究山東中國畫創(chuàng)作隊伍、第一次系統(tǒng)呈現(xiàn)山東中國畫文獻集存。 當天下午兩點,“山東美術發(fā)展研討會”在山東書城會議室舉行。來自省內(nèi)外專家40余位專家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由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和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李一共同主持。研討會上,大家一致表示,看了《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這套書,短短幾年即推出如此十三卷煌煌巨著感到吃驚,細細翻閱可見編筿思路清晰、資料翔實、裝禎高雅、印刷精美,這在山東是填補空白的文化建設性工作,對文脈與史料的梳理及對當代畫家陣容的展示評析,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這項浩大的學術工程在全國也未有耳聞,可以說走在了全國各省前列,這不僅對中國美術史的當代續(xù)寫提供了地域性范本,也對全國各省的美術史料的整理工作具有示范的意義。山東是文化大省,從大省到強省的跨越需要理論的支撐,這個重大項目的推出極具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在研討會上首先介紹了《大系》出版編撰的相關背景和情況,然后介紹了與會專家,專家們先后發(fā)言。現(xiàn)精簡摘要部分研討會發(fā)言,以饗讀者。(以發(fā)言順序為序)(所配圖片為“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精品展”作品選登) 李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非常榮幸協(xié)助孔維克院長主持這次研討會。希望大家以這套書的首發(fā)作為切入點進行研討,另外,我們事先擬定了幾個題目,請圍繞這幾個題目發(fā)言。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書畫家》雜志主編):《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應該說是當代中國地方美術史研究的一個最新成果、一個重大成果。都說山東是美術大省而不是強省,加上 “魯籍畫家”我看就是強省,因為是齊魯文化滋養(yǎng)了這些畫家,他們也重鄉(xiāng)情,在影響著山東。以前覺得山東之所以不算美術強省就是美術理論稍微薄弱一點,通過這次,我覺得這方面填補了理論的空白,通過這套叢書的編纂,標志著山東由美術大省向美術強省歷史性跨越,我們應該有這個自信。 苗再新(中國美協(xié)中國畫藝委會委員):這套畫冊可以說是鴻篇巨制,在中國的美術史上也會留下濃重的一筆。它系統(tǒng)地梳理了山東從歷史到當代的美術發(fā)展的脈絡,收集了從歷史到當今取得的創(chuàng)作重要成果,是一個非常全面的,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巨著,這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和大事。 朱萬章(國家博物館研究部主任、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委員):山東不僅是一個美術大省,實際上已經(jīng)在整個中國美術圈子里面起到強省的領頭作用了!洱R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的出版,除了讓我們更多地了解山東美術的發(fā)展狀況之外,也能看到山東美術界對于文獻梳理、美術理論人才的重視。這么一套大型叢書的編纂,也是培養(yǎng)理論人才的過程。這套書的問世對于整個山東文化發(fā)展來說都是一件功不可沒、載入史冊的大事。 馬碩山(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專職畫家、研究員,中國畫學會理事): 我是山東走出去的畫家,通過看這個大型畫集和回顧性精品展,感覺特別親切,山東這些前輩的畫家傳統(tǒng)功力、基本功都非常扎實,不亞于我們走過的那些所謂的美術強省、強市。相對比當代的一些美術創(chuàng)作現(xiàn)象,確實存在注重技術、形式甚至工藝制作層面,缺乏對生活理解、真正藝術內(nèi)涵和寫意精神的缺失問題。
于希寧《咬定青山不放松》
黑伯龍《山水》
岳祥書《徹底消滅森林蟲害》
劉寶純《源遠流長 》
陳維信《雪山青松望不盡》 南海巖(北京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這個十三卷本大型畫冊確實很震撼,這個功夫真是沒白下,這五年真是值了,對山東美術來說真是做了一個非常大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山東整體水平很高,這些年在各省中一直走在了前面,但也存有“高原和高峰” 的問題,咱怎么走向高峰,這是需要勤于思考多動腦子。這套書的出版是走向高峰的助推力。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不管干成什么事,還得有一種擔當、契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把事業(yè)推到一定的高度。 邵曉峰(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委員):今天的展覽以及大型叢書的首發(fā)非常令人震撼,我大致講三個問題:一是從總體上來看,“大系”的學術策劃是非常整體化的,有一個非常系統(tǒng)的梳理。第二個我們看到山東在研討美術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作,以及文獻梳理的關系,足以呼喚今天的藝術家、理論家做到學藝雙馨,做到思考和實踐有機的融合。第三對于畫派的態(tài)度要呈開放性,今天的畫派不是歷史上封閉狀況后的畫派,不要求雷同的技法師承但要有共同的學術旗幟。另外比如說關于領軍人物,不一定是一兩個人物,可以是代表性的群組,這樣才能形成比較相對宏觀的學術視野。 丁寧原(山東師范大學教授):這套書出來了,我們的基礎打下了,創(chuàng)作方向有了,提出的精神追求也有了,但是這不意味著齊魯畫派或者齊魯畫風就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做的工作基本上是整理和總結(jié)前一輩,包括古代的,包括現(xiàn)存的一些山東的畫家的風格特色。這個工作很難,以前沒人做過、是從零開始。但這項工作的完成也是一個新起點的開始,或者說齊魯畫風或者齊魯畫派一個新的起點,下一步還需要全面地發(fā)動畫家創(chuàng)作出真正體現(xiàn)齊魯畫風的一大批作品,這樣才可以逐漸推動形成齊魯畫派。 韓昌力(南開大學教授、天津美協(xié)副主席):孔維克院長多少年來都是善人做善事、做功德。這次做了很好的功德,以你為代表的山東畫院,做了一個善事。做了這套書,做了這個事情,大家永遠會記得,而且將來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越來越凸顯它的價值,后人會永遠記得,F(xiàn)在講文化傳承、文化精神、軟實力,實實在在講具體的就是這種系列畫集、這種文獻。《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就是齊魯風范,既有標準,又是楷模。 李春霞(南開大學教授):前面專家都說了很多,我都贊同。確實這套書不僅展示山東的現(xiàn)狀,老中青都有,也把各省有代表性的魯籍畫家都收錄進去,對整個的山東美術界是一個整體的梳理和總結(jié),鴻篇巨帙、非常震撼。我看了配套精品展及文獻梳理,感覺山東中國畫確實很有底蘊,咱們山東作為美術大省、強省名不虛妄,將來咱們山東一定會形成一個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
孫墨龍《山泉》
單應桂《如果敵人從那邊來》
郭志光《山橫走翠長風來》
張登堂《夏山觀瀑圖》 馬明宸(北京畫院研究員):這套大書從宏觀上看很整體,從細節(jié)上、從內(nèi)容上看又很充實,很有東西,就像一幅大畫,遠看很整,近看細部也不空。各地打造畫派其實是對自己歷史文化資源的一種整理和整合,我覺得這套書就是做了這么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另外這套書現(xiàn)在定位為齊魯畫風,我覺得也非常合適。一個地區(qū)的文化資源整理,分開幾個梯次,從地方畫壇開始走到畫風概念,再下一步隨著整理工作、梳理工作的細致,就可以提出明確的畫派的概念,分三步走。這部書為梳理山東美術,打造“齊魯畫派”做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王伯勛(清華大學博士后、中央美術學院外聘教師):面對十三卷本這么一個工程量巨大的成果,作為一個畫家和研究者,我感到由衷的震撼和敬佩。在這樣一個工程背后,自然而然的蘊含著所有人的智慧和努力,從領導到具體的工作人員,從策劃及主編到編纂、編輯團隊,在這五年當中所付出的巨大的辛勞,我覺得無論是后學還是同輩畫家,都應該對這樣一個具有歷史性的工作給予由衷的尊重。這套書給了我?guī)c啟發(fā),第一是本書的編輯出版填補了山東中國畫發(fā)展史上的一個空白,具有史論的奠基意義。第二是該書全方位地研究了山東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畫家隊伍,具有當代美術史研究價值。第三是對省外山東籍中國畫家陣容的展示,具有山東與全國文脈溝通的價值。最后“大系”第一次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了山東中國畫文獻的集存,具有史料積累價值。 李向陽(《榮寶齋》雜志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看到山東推出的十三卷本大型叢書,說實話真心很欽佩。中國歷來文人都特別注重修史,這套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是把當代的畫家作為這十三卷本的重點,其實一切歷史皆是當代活著的歷史,這也體現(xiàn)出了孔院長對山東當代美術的文化自信。這套書非?捎^,對其他省市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借鑒和刺激作用,如果下一步編《中國美術史》,各省能拿出這么一系列的書,地方美術史一目了然,全國史會翔實權威。感謝山東的領先一步、率先垂范。 段澤林(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處副處長):這套書是一部巨著。我覺得這部書回答了一個時代之問,什么時代之問呢?就是我們都覺得山東美術特別強,基礎好,強在哪兒?好在哪兒?我覺得這個書給了一個答案,這是我對這套書的強烈感受。
孫敬會《礦工兄弟》
丁寧原《成山漁家》
吳澤浩《馮玉祥在泰山》
張志民《抗倭英雄傳》 錢陳翔(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福建省美協(xié)策展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這套書不僅是對山東中國畫的發(fā)展脈絡進行了梳理,更是彰顯了從古至今山東中國畫發(fā)展史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蘊。山東在美術教育方面也走到了全國的前列,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畫壇的中堅力量,我翻了一下書中的近現(xiàn)代美術變革部分找到了源頭。從近現(xiàn)代的美術發(fā)展角度來看,山東有突出的三點:一是,山東對中國畫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堅守,成為中國美術變革之舟的壓艙石;二是,山東對美術教育的突出重視,是為全國美術人才提供了后備軍;三是,山東美術人才的積極流動,對全國及山東都產(chǎn)生了活力。這套畫集也進一步佐證了我的判斷,為我們了解山東美術和齊魯文化的關系提供了重要參照,為美術教育提供本土性的教科書,為我們研究山東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風貌和理論梳理提供豐富的資料。 姜宏偉(山東畫院副院長):時間留給專家們多談,不展開說了,只談兩句感受。非常高興能夠請到在座的省外著名的專家,對山東美術的發(fā)展進行把脈,提供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五年以來,砥勵前行,終成正果,《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為國慶70周年獻禮。真誠地感謝剛才發(fā)言的十幾位專家,我們以后也會積極地梳理,加以應用,把這些意見建議運用到進一步推動我們的理論研究和美術創(chuàng)作當中。這五年的成果只是很堅實的一步,下一步任重道遠,我們不會讓你們失望,在孔院長的帶領下,我們會把下面的路走得更扎實。 徐國衛(wèi)(濟南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館長):我說四點:第一我們這套書的出版可以說是山東美術界的一件大事,多少年以后提到今天的時候肯定是山東美術界發(fā)生的一件大事。第二我感覺山東人對自己的認知度還是不夠。我覺得這套書的出版可以說山東的美術在全國的美術界立起了一座大山,不客氣地說這座大山就是我們山東的泰山,希望大家以后有時間細細地品讀,去閱讀。第三是“大系”還是有疏漏,如可從畫像石談山東美術的源頭,如遺漏了幾位具有影響力畫家如周愛周等。最后,我想對美術界提點建議,我在做中國文學館,所以想到如何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能夠加進一些文學的內(nèi)涵,怎么能和文學進行結(jié)合,也許能打開另一種思路。
孔維克《坦克新兵》
張望《城像之六》
沈光偉《山之靈》 孔維克(山東畫院院長):我插一句,國衛(wèi)考慮的比較細,但書分卷太多,且各自版塊展示內(nèi)容不同,可能未及細看。首卷是美術發(fā)展史,不僅追溯到畫像石,還更久遠。從文化的發(fā)源如日照的符號開始講起。畫家部分的九卷不包括民國畫家,周愛周等民國畫家及部分有一定影響但資料很少的畫家,我們放在了第13卷《文獻集存》里。 張維青(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我作為專家團隊成員參與了首卷《山東美術史》的編撰工作,體會很深。做這么一個大部頭的巨著編撰工程需要使命擔當精神,堅韌不拔精神,孔院長作為團隊核心人物,他在編書宗旨、指導思想、叢書結(jié)構(gòu)、理論框架方面是總體設計者,在史的部分幾次大的調(diào)整、具體通稿,及幾部分貫通調(diào)整,及部分章節(jié)、前引和后結(jié)的具體撰寫等傾盡心血。這中間也遇到不少波折,可以說沒有他的堅持就沒有這套書的出版,在此也深表敬意。我再簡單談兩個問題,一個是山東的國畫肯定是和國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國學是中國的根底,國畫要發(fā)展的話對傳統(tǒng)這一塊要堅守,我們叫守正,我們還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肯定向著人性美好的一面,正能量的這一面。二是怎么守正創(chuàng)新,怎么入史的問題,什么樣的人才能入史,一定在歷史上做出功績,不論是道德還是專業(yè)。李一老師也談到了,我們做理論的史論批評普遍的弱,我覺得山東也不夠,這塊做好做強是一個導向的問題。這部書也是一個導向。 李丕宇(山東藝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教授):我也是卷首部分的參與者,從最開始策劃到實施全程參與了。我談兩點看法。第一我覺得這套書出來最重大意義是對齊魯畫風精神內(nèi)涵的概括,概括了幾個主要特點和豐厚的精神內(nèi)涵,它對山東美術的發(fā)展,對于今后可能具有一種方向性的意義,會促使更多的山東畫家立足于山東文化,立足于這種文化精神去進行當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這個畫風的確立和畫風的風范等等這些東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這是它最主要的意義。第二點這個《大系》算是開了一個好頭,對于后面接續(xù)往下做或者后輩們接續(xù)往下做,是一個更好的起點,具有奠基性、示范性、方向性的意義。 鄭崗(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看了這套書我感到很震撼,第一打造齊魯畫派、齊魯畫風,高揚齊魯精神,各位老師說到要有地域性,要有標識式的東西,就是指要有統(tǒng)一的logo,我們需要一個logo性的東西,就是精神的引領和文化的引領缺少了。第二關于山東美術從大省到強省,重要的是這個地域性的美術堅強的力量在哪里,我們的標志人物并不一定是譽滿全球,但是要有一個精神。本書作為史書缺少評判,如對所有畫家的點評,如關于黑伯龍先生,黑老高在哪里,至今沒有人提出來。第三,《大系》讓我們震撼,從鴻篇巨制里面得到啟示,山東人有堅強的繪畫基礎,下面做的就是怎樣把這個堅強的基礎共性拿出來給大家看,就像孔子文化一樣變成了儒家文化一樣。 孔維克(山東畫院院長):回應三點。第一,這套書總體是兼有史料功能的研究性叢書,但第一卷是自先秦至民國的美術史,后面的畫家九卷,是多數(shù)在世當代畫家藝術人生的展示而不是史,因在世畫家沒有定論不好定評,但在編輯時還是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的,如入選畫家標準及分檔,及靠頁碼的多少來顯示畫家的檔級,也體現(xiàn)在對每位畫家的作品及文章的選擇編輯上。最后一卷是《文獻集存》,現(xiàn)在因歷史久遠,資料很少我們盡量多收集,是一個資料的集存。第二,通過編這套書,我們也深感搶救史料的緊迫性。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是我們看過去的歲月是以當代的眼光來考量的,二是我們最熟悉且便于采集的是當代畫家資料,這是本書的主體。三是下一代的畫家肯定比我們這代更優(yōu)秀,但還未全展頭角,涉及的人數(shù)較少且頁碼也偏少。到他們那時再編這么一套書時,我們是“過去式“了,他們則是那個“當代主體”。第三,山東美術的發(fā)展真正留下來的東西是歷史的評判和藝術的影響,像關黑弭岳,這些大家當年沒獲過什么獎、辦過什么大展,但是在后代畫家的心里,在當今社會上,包括歷史上會記住他們,是因為他們的作品。 沈穎(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美術史論系主任):第一,這是一個學術工程,是一個美育工程,是一個立體的工程,同時還是一個長效的工程,這項工程的策劃者不容易也不簡單,我們應該記在心里,應該去學習這種風范。第二,由此我們看到山東美術界的一個新特色就是尊重歷史,取法學術,從卷首《歷史積蘊》及第十三卷《文獻集存》,我們都能看到山東美術界的這種態(tài)度,就是尊重歷史,取法學術,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第三,一個是地域性美術研究和美術的地域性研究,這兩個維度體現(xiàn)的一方面是美術史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美術理論的研究。這本書作為區(qū)域美術研究,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山東美術理論的建設工程,還是一個培養(yǎng)理論人才的工程,我們參與這項工作,五年來共同成長,我自已就是例子,拓展了我的學術方向。第四,建議下一步要推動地域美術研究口述美術史的研究。 王永君(山東省紅十字會事業(yè)發(fā)展部部長):第一,山東要從經(jīng)濟文化大省向經(jīng)濟文化強省轉(zhuǎn)變,我想還是文化先行,一個社會的變革往往是文化走在最前面,是文化的變革帶動了整個社會發(fā)展,山東中國畫是山東文化建構(gòu)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孔院長這個團隊做了這樣一個大事,值得敬佩。就是把山東中國畫非常系統(tǒng)地梳理、挖掘,很好地傳承,實際上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發(fā)展工程,這為其他行業(yè)如何立足當代整合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立了一個方向標。第三,一個地方的發(fā)展首先是人才。李一老師說一個畫派的形成首先要有領軍人物,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一批領軍人物我們才能讓一個畫派立得住,才能有更好的基礎,我們期待山東領軍人物的崛起,這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合力支持。 王興堂(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這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必將載入歷史。談到畫派,談到流派發(fā)展,理論的支撐很重要,時代精神,是畫派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一個主要的特征;兼容精神,是畫派產(chǎn)生的重要過程;創(chuàng)新精神,是一個學派、畫派產(chǎn)生的動力。這套書為以上三個精神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撐。 劉婭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這套書有幾個數(shù)字,五年、十三卷、四個第一,整體上說內(nèi)容豐富,體系非常龐大,前面幾位老師一直在說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比方第一次編撰出版的中國畫的發(fā)展史,第一次展示省外山東籍畫家的陣容,第一次推出山東整體中國畫創(chuàng)作隊伍,第一系統(tǒng)呈現(xiàn)中國畫文獻集存,有史、有論、有著錄。充滿人文情懷,同時又不失學術的高度。在一個具有齊魯特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建立一個以當代齊魯文化藝術為核心的生態(tài)圈,以齊魯主題明確的展示活動與樣式開發(fā),及學術沙龍、研討會等形式促進齊魯藝術經(jīng)濟的良性發(fā)展,我想表達的是全球景觀下齊魯美術的樣式生成與理論建構(gòu)可能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 王進(山東大學副教授):這個工程其實可以追溯到孔院長2010年主持的“推動形成齊魯畫派”省社科規(guī)劃研究課題,這么算已經(jīng)有將近十年了。大家一直說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這個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需要物化的載體,這套書恰恰是這種載體。后代再看這個時代的時候會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這是地域文化逐漸形成,并一代一代遞進下去,代代相傳下去的一個途徑,這也是我們作為后學,一個年輕的美術工作者與前代相對話、相交融的一個很好的手段。 劉書軍(山東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我們這代人要為山東的美術史留下一個看得見的東西,這套書即是這個沉甸甸的物證。這算是開了一個好頭,后人可一代代地出書、補充并不斷完善,書史也要后繼有人。不管是“齊魯畫風”還是“齊魯畫派”得有一個強力的氣場,有一個大的團隊,不光是在學術上,我們還得有一個不斷推出一批讓大家佩服的作品來,只有不斷地有強力的作品出現(xiàn),讓大伙從心里佩服山東這個軍團確實了不起,到那個時候大家才能認識到“齊魯畫風”這個品牌。 孔維克(山東畫院院長):說兩句感謝的話,還有一個感悟,最后讓李一教授總結(jié)。 首先,大家對這套史料性研究性叢書的推出,以及我們所做的推動形成“ 齊魯畫派"文化工程整體的研究,做了一個肯定,在此我也代表我們這個團隊對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我個人的溢美之詞視為對我的鼓勵。 我們用了十幾年做齊魯文化這個大系統(tǒng)與中國畫這個子系統(tǒng)的關聯(lián)性研究,做了文化品格與藝術家作品互映的研究以及地域性、時代性與當代性關系的研究。這些研究的學術觀點呈現(xiàn)在一系列的成果上,《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是其中的一部,下個月還將推出四集人文藝術紀錄片《中國畫壇齊魯風》。有了這個基礎,后人知道這個研究方向怎么去做了,有這些資料,作為整體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給后人留一些研究的軌跡,再后人的后人不斷編修,就這么延續(xù)下來了,薪火相傳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這套書因為卷數(shù)多,受經(jīng)費限制印的也少,就幾百套,一套就是十三卷,這就五千多本了。除了研究機構(gòu)以外,很難廣泛傳播。修史不是普及性的東西,《四庫全書》不是就四套嘛,我們還畢竟有500套,不管是幾套我們都要修好。 大家提了很好的建議,尤其是推廣縮小本、制作電子版掃二維碼都很好,肯定會有很好的推廣效果。關于齊魯畫風、齊魯風范、齊魯畫派,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文化自信和自覺梳理出山東畫家的特色,打造一個辨識度高的藝術品牌,塑造一個山東魯軍的整體形象,推出一批好作品,推出一批代表性畫家。我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大家都充滿了期待,今后任重道遠。 李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這個研討會第一是發(fā)言人多,氣氛熱烈,在三個多小時之內(nèi),25位專家先后作了發(fā)言,可以說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第一,我們這次的研討會都對《齊魯畫風大系 · 山東中國畫》做了充分的肯定,大家一致認為盛世修史,“大系”的出版是一次非常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可以說是一次功德無量的工程,是一個學術的工程,是一個美育的工程,一個集體的工程,是一個凝聚力量的工程,還是一個培養(yǎng)人才的工程,更是一個向建國70周年獻禮的工程。第二,我們這次研討會大家也對山東美術的發(fā)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傊緯运徊揭徊叫凶叩淖阚E,用詳實的史料,用足夠的證據(jù)來證明我們新中國美術特別是山東美術一步一步的發(fā)展,也是對研究當代中國美術史方面,至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照,提供一個風范,這一點也是我們這套書非常重要的意義。
劉書軍《喜看稻菽千重浪》
梁文博《春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