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開班篇 文匯藝術研究院首屆研究課題班,在沒有喧鬧繁復的金秋時節(jié)開班了!楊長喜老師首先強調了此次寫生學習的重要性,直接切入主題。并邀請在山水畫造詣很深的三位先生,關奇先生、李偉先生、李剛先生為大家上課!為太行山寫生做了非常好的鋪墊。 關奇老師講解的青綠山水把大家?guī)肓肆硪环角逅愕氖澜,同時一邊示范一邊講解青綠山水的歷史淵源,歷代的變化過程,尤其在示范的步驟中把每個技法細節(jié)都毫無保留細致的展示給學員,又把自己在多年創(chuàng)作時的切身體會分享給大家。第二天由李偉老師給我們示范了一張精彩圓光卡紙創(chuàng)作示范。沉穩(wěn)帥氣的李偉老師用實力證明了師古人、師造化、師我心,書寫自己心中丘壑的山水情懷。李偉老師筆下的線條自如灑脫一幅青綠山水峰巒疊嶂、人屋皆質的小品慢慢地就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了。為了此次寫生大家能更好的運用筆墨,楊長喜老師在第三天重點解讀《溪山行旅圖》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構圖,臨摹傳移至真山真水中的樹石訓練。五日一石,十日一水,功夫自在筆中,重點還是要學會骨法用筆。線如曲鐵,藏鋒澀勢,搶筆具均把這種體會用到畫中。楊老師還特別強調書法在畫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寫生中對景造物時的取舍,氣韻開張啟承關系等都做了詳細的分析。課后大家都按照老師的講解方式,臨摹了《溪山行旅圖》的局部,認真揣摩體會范寬及古人的用筆寫畫精神。李剛老師主要講了構圖中如何經(jīng)營位置,恰當?shù)睦L畫語言,合適的色調來豐富畫面,給從未在這方面訓練的我們注入了生機,新的理念!并建議我們寫生時多收集素材,藝術來源于生活! 寫生篇 20日中午,來自四面八方的我們在邢臺古順酒廠集合,同時一起參觀了藝術與花園相結合的廠區(qū)。然后我們驅車到太行上最美景區(qū)天河山也稱愛情山。牛郎織女故里,太行數(shù)千里,始于懷而終于幽為天下之脊。處處是景,恨不得馬上就地而畫,三步一景,五步成畫,面對真山真水對于沒有寫生的我們來說真的有些困惑。不過在楊老師的耐心指導示范下,我們很快領悟了在自己的感受中尋找筆墨的真諦。英談老村的老石屋石路,淳樸的民風都令人難以忘懷。這些富有特色的石板屋頂,讓你無法想象,在這大山深處這里的人們是如何就地取材,把如此大塊的巖石板用來蓋屋頂。走在亂石壘成的民居中,有種穿越的感覺。大山里清新的空氣,蕩滌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那種油然而生的感覺在筆墨中游走。 最最激動的邢臺大峽谷,若刀砍斧劈而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驚嘆?梢泽w會不同山形的不同皴法!在這里我們體會到了線條之美。置身其中從遠處看飛架峽谷中間兩座高速橋,一下子讓我們找到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神鷹巖、古猿頭像、黃巢一線天等感覺每一處景都不想錯過。寫生最后三天基本都在大峽谷中,找適合寫生的地方,用各種皴法呈現(xiàn)氣勢磅礴形態(tài)各異的山川河流小屋人家。師古不泥古,師我心、師造化。創(chuàng)作也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對大自然的那份熱愛。此次寫生之旅收獲滿滿意猶未盡,與筆墨氣象萬千,與山水心潮澎湃! 每天不只畫畫,還伴著清晨六點的鳥語聲中由楊老師帶著大家一起練太極! 展覽篇 邢臺古順酒廠全程贊助我們這次活動!感謝他們的付出,感謝大邢臺對文化支持的單位及個人!筆墨作為中國畫的本質語言,一直以來便是歷代先賢研究和探索的不朽課題。也正因如此,中國畫才得以不斷傳承和發(fā)展,如同奔流不息之江河,從源頭流向未來。 本次“筆墨之旅——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楊長喜工作室暨文匯藝術研究院寫生團走進邢臺作品展”在邢臺酒文化博覽園酒窖藝術展覽館展出百余幅水墨作品,作者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的年齡、履歷各不相同,個性、學識也各具差異,但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和對筆墨的認識卻有著一致的共識。 如今他們來到有著3500年歷史的古都邢臺,感受邢臺的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將風景旖旎的太行山水繪之筆下。希望這次筆墨之旅能夠使他們深入傳統(tǒng),歷練筆墨,在中國畫的傳承與發(fā)展卷軸上繪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次展覽由香港文匯藝術研究院、邢臺市美術家協(xié)會、邢臺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河北古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以“筆墨之旅”為主題,展覽了百余幅水墨作品。邢臺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非公有制經(jīng)濟和社會組織工委書記張占春、邢臺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睢金山,邢臺市工商聯(lián)主席王建江,省書協(xié)原副主席、省書協(xié)顧問、市書協(xié)名譽主席孫學東,邢臺市文聯(lián)副調研員、邢臺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路少河,邢臺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韓文彬,河北古順集團副董事長郭強柳等領導出席本次活動。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香港文匯藝術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研修班導師楊長喜等藝術家們也專程趕來,吸引了眾多書畫愛好者前來觀展。 (公益記錄者 杜海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