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guān)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gòu)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來源:中國藝術(shù)資訊 作者:海東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9-09-27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展覽主題: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策展人:禹至

  學術(shù)主持:牧野

  出品人:宋莊老孫而已

  開幕時間:2019年9月28日 15:30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

  展覽地點:北京而已美術(shù)館(宋莊雙塘路南湖東岸)

  媒體支持:雅昌藝術(shù)頭條、藝美視界網(wǎng)、今日頭條、今日中國藝術(shù)網(wǎng)、網(wǎng)易新聞、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鳳凰新聞、百度百家、中國書畫家網(wǎng)、中國藝術(shù)資訊網(wǎng)、中華時訊網(wǎng)、中藝書畫網(wǎng)、華夏經(jīng)典藝術(shù)網(wǎng)、中國時尚新聞網(wǎng)、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優(yōu)酷視頻、愛奇藝視頻等

  趙強的黑色紙漿

  文/策展人禹至

  趙強的作品大多流露出自由的感性以及毫不隱晦的形式主義特征,魚系列和圓圈系列大抵如此,黑色紙漿系列更是極致。我想說的是,趙強的紙漿,好就好在黑。

  用紙漿做作品的人很多,黃永砯上世紀80年代就曾用洗衣機“洗”過很多書,包括《中國繪畫史》、《西方繪畫史》、《易經(jīng)》等等,都被他用洗衣機攪成紙漿,形成了他的洗書系列作品。其后,還有更多的人用紙漿做底,做機理,做造型,有的用于繪畫,有的用于裝置、雕塑,形形色色,曾泛濫過一陣。

  當代藝術(shù)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形式即內(nèi)容。其實,此觀點可以理解為形式主義美學的一種時代特征。形式主義美學對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影響是巨大而深刻的,當代藝術(shù)再將新的時代含義融入其中,使其更寬泛,是為一種擴展。作為形式語言的紙漿,在某些特定的時期當然有可能超越它僅僅作為一種材料的含義。既然形式即內(nèi)容,那么,對形式的認知就變得越發(fā)重要。就拿紙漿來講,如果對紙漿的來歷、內(nèi)涵、承載的認知是蒼白的,形式就會是蒼白的,因此內(nèi)容也將是空洞的。

  之所以說趙強的紙漿好就好在黑,是因為他的紙漿都是他自己曾經(jīng)的作品搗碎再浸泡于墨汁而成。他就讀央美時學的就是水墨,傳統(tǒng)的和實驗性的他都畫過。出自自己的手卻過不了自己的眼,除了魚和圓圈這兩個系列,其余的,都從作品重又變成材料,只是換了一種形態(tài)——紙漿。這樣的轉(zhuǎn)化對趙強而言至少完成了兩件事:一是對從前不再糾結(jié);二是找到了適合表達自己認知的形式語言。

  在趙強滿畫面的黑色面前,或許你會聯(lián)想到羅伯特·萊曼的滿畫面的白色。這是件好事。至少,你的聯(lián)想給了我理由,去強調(diào)藝術(shù)家對形式語言的認知,我希望反復強調(diào),因為,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差異正來源于此。羅伯特·萊曼用了半輩子研究材料,正是為了解決對材料作為形式語言的認知,受極簡主義思潮的影響和啟發(fā),他最終選擇了不挑材料只挑顏色,于是用色溫處于中性的白色,作為他形式語言的核心,這是符合他理性思維的習慣的;趙強的黑色看似制作紙漿時的偶得,實則是他對自己從前的創(chuàng)作糾結(jié)而復雜的心境使然。

  讀趙強的作品,紙漿自身既是載體也是呈現(xiàn),黑色由里及表,陳述著水墨之外的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由陰和陽所概括的更大的世界,世間萬物在這個世界里不斷變化著它的存在方式和形態(tài),其中包括人和藝術(shù)。趙強借助紙漿自然凝固的無規(guī)則性,為凝重的黑色建立起一種類似于路易斯·康在講述建筑的時間性空間時所提及的,物質(zhì)在陽光下所顯現(xiàn)的“序”,這種“序”不可名狀,與時間關(guān)聯(lián),一直在變化,就像《易經(jīng)》里描述的永遠處于變化中的每一個象。透過這些象,我們或許已經(jīng)讀到趙強黑色紙漿的文化身份,這其實是藝術(shù)作品必須具備的基本屬性。

  2019.9.25于宋莊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紙漿 136x266cm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紙漿 136cmx68cmx4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紙漿 260cmx136cmx2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紙漿 200cmx240cm

  Zhao Qiang

  Zhao Qiang (°1973, Beijing, China) makes ink paintings on paper. By applying a modernist abstraction, Zhao Qiang tries to develop forms that do not follow logical criteria, but are based only on subjective associations and formal parallels, which incite the viewer to make new personal associations. 趙強(1973,北京,中國)在紙上畫水墨畫。通過運用現(xiàn)代主義抽象,趙強試圖發(fā)展出不遵循邏輯標準的形式,而僅僅是基于主觀聯(lián)想和形式相似性的形式,從而激發(fā)觀眾進行新的個人聯(lián)想。

  His paintings doesn’t reference recognizable form. The results are deconstructed to the extent that meaning is shifted and possible interpretation becomes multifaceted. By focusing on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 he considers making art a craft which is executed using clear formal rules and which should always refer to social reality.他的畫沒有提到可辨認的形式。結(jié)果被解構(gòu)到意義被轉(zhuǎn)移和可能的解釋變得多方面的程度。通過對技術(shù)和材料的關(guān)注,他認為讓藝術(shù)成為一種使用明確的形式規(guī)則來執(zhí)行的工藝,并應始終參考社會現(xiàn)實。

  His practice provides a useful set of allegorical tools for manoeuvring with a minimalist approach in the world of painting: these meticulously planned works resound and resonate with images culled from the fantastical realm of imagination. By choosing mainly formal solutions, he creates intense personal moments masterfully created by means of rules and omissions, acceptance and refusal, luring the viewer round and round in circles.他的實踐為在繪畫世界中運用極簡主義手法提供了一套有用的寓言工具:這些精心策劃的作品回響并與從幻想領域挑選出來的圖像產(chǎn)生共鳴。他主要通過選擇形式化的解決方案,通過規(guī)則與疏漏、接受與拒絕,巧妙地創(chuàng)造出強烈的個人瞬間,吸引著觀眾一圈又一圈地觀看。

  His works are notable for their perfect finish and tactile nature. 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bears witness to great practice. By emphasizing aesthetics, he creates work in which a fascination with the clarity of content and an uncompromising attitude towards conceptual and minimal art can be found. The work is aloof and systematic and a cool and neutral imagery is used.他的作品以其完美的收尾和觸感著稱。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偉大實踐的見證。通過強調(diào)美學,他創(chuàng)作了一部作品,在其中可以找到對內(nèi)容清晰的迷戀,以及對概念性和最低限度的藝術(shù)毫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這部作品超然而系統(tǒng),運用了一種冷靜而中性的意象。

  His works are based on formal associations which open a unique poetic vein. Multilayered images arise in which the fragility and instability of our seemingly certain reality is questioned. With a subtle minimalistic approach, he seduces the viewer into a world of ongoing equilibrium and the interval that articulates the stream of daily events. Moments are depicted that only exist to punctuate the human drama in order to clarify our existence and to find poetic meaning in everyday life.他的作品以形式聯(lián)想為基礎,開啟了獨特的詩意脈絡。多層圖像的出現(xiàn),其中的脆弱性和不穩(wěn)定性,我們似乎確定的現(xiàn)實是質(zhì)疑。通過一種微妙的極簡主義方法,他將觀眾吸引到一個持續(xù)平衡的世界中,并在這個世界中表達出日常事件的流程。這些時刻被描繪成人類戲劇的標點符號,以澄清我們的存在,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詩意。

  His works sometimes radiate a cold and latent violence. At times, disconcerting beauty emerges. The inherent visual seductiveness, along with the conciseness of the exhibitions, further complicates the reception of their manifold layers of meaning.他的作品有時流露出冷酷和潛在的暴力。有時,令人不安的美會出現(xiàn)。內(nèi)在的視覺誘惑力,加上展覽的簡潔性,進一步復雜化了對其多層次意義的接受。

  杰瑞米

  2019.9.25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紙本 68cmx68cmx9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紙本 68cmx68cmx9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THE WASTE LAND 荒原——趙強作品展

  藝術(shù)家 趙強

  趙強 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8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2年創(chuàng)作生活于北京,中國水墨畫學會理事。

  藝術(shù)經(jīng)歷

  2012年深圳 平!當代藝術(shù)微展覽

  2013年深圳 轉(zhuǎn)移,當代藝術(shù)邀請展

  2017年北京 "北京•布拉格"當代藝術(shù)交流展

  2017年起多幅作品在《東方藝術(shù)》雜志上發(fā)表

  2018年多幅作品在《中國當代藝術(shù)》上發(fā)表

  2018年北京 溪山清遠 • 展事 —— 會話 • 藝術(shù)四人展

  2018年桂林"圖像的現(xiàn)場"當代水墨新銳邀請展

  2018年"水墨的轉(zhuǎn)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 (紹興站、嘉興站、蘇州站、保定站)

  2019年 "水墨的轉(zhuǎn)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哈爾濱站、上海站、遂昌站)。

  2019年北京趙強&倪雪蓮藝術(shù)新作雙個展

責任編輯: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