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guān)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gòu)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隋在筆下的那一幅幅童趣和詩意

來源:中國藝術(shù)資訊 作者:海東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9-07-11

  隋在 獨立藝術(shù)家,攝影家,F(xiàn)居北京 作品題材廣泛,以古典人物為主,兼及人物、山水與書法,尤以人物見長,用筆酣暢,濃淡相宜,燥潤相生,以白當(dāng)黑,逸筆草草,勾勒出一種恬淡怡人的平靜,閑適的歡愉,童年的快樂和生活的恬靜,讓人在似有似無中體會一種生活深意。

  更在意愿里

  文/鄭玉臣

  對于一名合格的中國畫畫者來說,有一種狀態(tài)是必須要達到的,那就是既要有筆墨也要有修為。

  沒有筆墨的修為茫茫蕩蕩,終歸會幻化為虛無。

  沒有修為的筆墨瑣瑣屑屑,無疑將沉淪于流俗。

  筆墨是畫者獨有的語言,雖然有技巧,但最根本的東西還是內(nèi)在的。因為筆墨的真正氣韻得于一個人的靈魂、氣質(zhì)、趣味、格局、境界,這些是無法靠技巧來實現(xiàn)的。

  修為是生而為人者在人生道路上多少都會留存下的積淀,也許有早晚,但只有修為中的感悟才能自覺覺他,讓人聞弦歌而知雅意,心有戚戚。雖然還不到而立之年,隋在的筆墨和修為都已蔚為可觀。

  早在數(shù)年前,就曾聽一位資深畫者盛贊隋在的筆墨功夫了得,當(dāng)時那位先生談及隋在筆下的線條時一臉陶醉的神情猶在眼前。惜乎彼時沒能一睹隋在的墨跡,也就沒有真正明白那般陶醉的由來。匆匆又是幾年,即便有著之前那位先生無意間的一番鋪墊,當(dāng)我有機會品讀隋在的畫作時,還是大有出乎意料之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隋在筆墨的精妙之處就在于他的“和”。境與心和,人與物和,法與道和,情與志和。相由心生,筆墨亦由心生。隋在筆下的和乃是源自他內(nèi)心深處的和樂。

  隋在是著名書畫家一舨之子。出生于丹青世家,可以是幸運也可以是不幸。如果他喜歡畫畫,早早就能親灸一位書畫大家的門下,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于無形中得有道之真?zhèn),此則為幸。如果他不好此道,那么從孩提之時就要面對筆墨紙硯的枯燥而非捉魚捕鳥的玩樂,即是不幸。好在隋在天生就是屬于繪畫的,對繪畫的熱愛是他的基因、他的天賦、他的宿命。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隋在沒有辜負他生命中的這份最大的幸運,自幼就和父親一起盤桓于水墨之道,與時間一道體認、感悟、踐行、反思、升華這一古往今來最玄妙又最質(zhì)樸、最虛無又最真切、最自我又最大眾的學(xué)問和藝術(shù)。

  樂在其中的陶然、悠然、欣然,名師引路加之自身孜孜矻矻地探究,造就了隋在的心境,成就了他的畫風(fēng),使得無論在筆墨上還是在底蘊上,絕大部分同齡人與他的差距都不可以道里計。

  這種涌自心田深處的悠哉樂哉最后凝聚體現(xiàn)在了隋在筆墨的“和”上,他能以老辣蒼勁之筆力描繪出清新恬淡的意境,也能以鐵畫銀鉤的筆法展現(xiàn)飄逸潺湲的物象,更能用枯焦之墨呈現(xiàn)盎然之生機。

  由此可知隋在深諳中國繪畫的陰陽之道、有無之境,這是筆墨的道之所在,法門之所在,堂奧之所在。筆墨有精粗,修為有深淺,但二者都可以是不斷精進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說起修為,人們往往會覺得年齡越大閱歷越深而又有覺悟者才越有修為,這是無疑問的,而以隋在目前的年齡和閱歷來講,說修為難免有攀扯之嫌。有意思的是,隋在的修為恰恰不是這樣的修為,反而是更為稀缺的修為。

  大儒王陽明說:“減得一分人欲,便是復(fù)得一分天理。”通常來說,每個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入世越深,也就越容易追逐外物并沉迷其中,并因此而逐漸喪失了天生的機趣且被俗習(xí)陋規(guī)牢牢禁錮。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這個窠臼里打轉(zhuǎn)轉(zhuǎn),只有少數(shù)的人能夠參透其中奧妙而返璞歸真。

  隋在是個例外。他在接受了歲月所饋贈的繪畫上的精進后,并沒有讓世事熏染他那滿滿播撒著天真童心的心田,這是最難得的修為,也是他的天賦所在,是學(xué)不來、練不成、教不會的,是他獨有的靈魂。這難得的稟賦,如同璞玉一般,蘊藉著無限的光華燦爛。

  隋在比較推崇徐渭的“百年枉作千年調(diào)”。在生年不滿百的有限時光中,用生命的覺醒和擔(dān)當(dāng),為這個世界留下千年的詠嘆。這是隋在的志趣,也是他的發(fā)心。

  讀隋在的畫,很容易讓人想到豐子愷,也很容易讓人想到龍泉寺的“賢二”,并非因為隋在刻意模仿了豐子愷什么,也并非因為隋在筆下的小和尚和“賢二”有多少共同之處,在根本上是因為這三者都很容易給在世事變幻中人們顛沛流離的心送上一片清涼境、營造一處白云天、奏響一支安魂曲。

  隨處有天機在,隨處有童趣在,隨處有詩意在,隨處有修行在,隨處有良知在。難得的機緣和天賦,難得的志趣和發(fā)愿。隋在的未來,在路上,也在他的意愿里。

責(zé)任編輯: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