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銘心鑄就文人風骨一一讀姚又崇繪畫兼論中國文人畫的"心性"效應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wǎng) 作者:海東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9-05-14

  姚又崇 職業(yè)畫家 浙江諸暨人,現(xiàn)居北京。早年畢業(yè)于浙江理工大學美術專業(yè)。獲學士學位。后求學于中國美術學院。北京畫院袁武工作室,F(xiàn)為方增先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黑馬匯藝術公社社長。深圳羅湖畫院特聘畫師。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 。部分作品發(fā)表于《美術報》,《書畫中國》,《中國藝術品投資》《中國美術市場報》《廣東美術報》《人民政協(xié)報》等。個人畫冊《中國當代鑒賞收藏卷~國畫家姚又崇》四川美術出版社。作品九次入選中國美協(xié)展覽,其中 《新疆好 》 《祈福》分別獲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 全國各民族中國畫作品展覽 和 國風盛典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覽 優(yōu)秀獎并收藏。

  銘心鑄就文人風骨

  一一讀姚又崇繪畫兼論中國文人畫的"心性"效應

  媒婆帶喜圖之二68x34cm

  樂女寄思圖68x34cm

  近年我一直在拷問一個問題,那就是文人畫的“心性"效應問題。

  何為源頭?

  何為走向?

  文人“心性"的表述究竟如何把握?

  如何走出圖形,色彩的桎梏而達到自由之境?

  這其中一定有一根主線貫穿其中,它在那里?小品34*34

  天下有如此多的人在畫圖片,又如何找到它們中間的那玄秘之因?又如何讓其應運而生,還文人風骨以正解?

  一直盤旋在腦子里的費解,當然,這也是諸多繪畫同道合當同參的問題.........

  今年春夏之交,有幸到北京宋莊會見姚又崇先生,小住數(shù)日得以暢談這個問題,諸多開示與假設的破解,使這個問題逐漸晰了起來。不妨從姚君的畫作說將開來

  樂女寄思之二68x34cm

  樂女寄思之三68x34cm

  鴻門宴68x34cm

  中國畫應當是文化繁衍的產(chǎn)物,任何一位從事繪畫的人(先局限于畫人說)都具有對文化的宣示,解讀,心性感知的個體本性,這是必然的。文化人的心態(tài)與作品是任何說教都繞不過去的一一一文化,文化人,文人畫這個范疇,姚又崇的畫亦然。如何在畫面中解讀"心性"與文人風骨,這的確是一個形而上的課題,只有將畫面中的“心性"解讀出來,文人風骨則錚錚如風,切切如面,親近且高貴。再有一點要說的,中國歷代繪畫發(fā)展過程中,畫種的區(qū)分,類別的界割是歷史的必然,每當人們議論起"某畫"“某類"“某技法"等說教時,我總感覺有一種霧障在眼前,讓我們迷失了對文人繪畫的正解。因為他忽視了文人的"心性"效應的存在,絕非是狹隘的文人附類比興的定調(diào)和水墨情趣的酸楚超脫。這就是我與姚君談論的話題,此類弊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正是這種同感和相應,我們更加深刻的知道,文人,心性,人性在創(chuàng)作中,在解讀后竟是如此的重要。文化的一切活動離不開心性的相應,做為繪畫人,造型,色彩,構成,技法都是存在于畫面之上的可見元素,要真正將"心性"二字從畫面背后提煉出來做研究,這就上升到了上層建筑領域的定位。它本身特質(zhì)是高于繪畫的,理性慧覺的,畫面僅是文化人心性表述的載體而已。

  偶遇圖68x34cm

  三美圖68x34cm

  二美圖之二68x34cm

  如果不這樣定位,任何以技法,手法,工具,圖式來評審一幅作品,顯然對藝術品不公允,對畫家的文化表達不尊重,對繪畫本身是一個極大的傷害。只有把這個原則擺正了,才能更好的擺脫繪畫藝術活動中許多絆羈,從中解讀到什么是文化人的風骨,開啟藝術欣賞的靈慧之門要遠遠高于畫面的存在意義,這一點我深信,對姚又崇先生的創(chuàng)作而言,我是這樣認為的。

  四美圖68x34cm

  丑角之一68x34cm

  二

  他受過專業(yè)的美術教育,訓練和養(yǎng)成是他的必由之路,他在作品里顯示對繪畫的摯愛和靈敏的觸覺是極自然的事情,這一點許多人共有之,而在作品的種種表述中,我看到了一個文化人“心性"磨勵過程中對文化演繹的關注,只有在作品背后對文化嬗遞發(fā)展有觀注和用心,作品所顯示出來的心性效應就自然會凸現(xiàn)出來,所以這些年有了他對民俗文化的汲取行程,在北中原?h古廟會的身影讓這個江南人有了昭心若揭的親近感,民俗文化的內(nèi)蘊是最接地氣的,有了行走西部黃土高原的行腳步履,有了禪宗教義下的文人,小品和諸多類型的小品畫,更有鴻篇巨制的"軍歌嘹亮"有了西北風情的諸多寫生人物乃至大幅作品的面世,任何一個文化人,特別是從事描摹圖象,揭示人性的負有責任感的人,必然要從人類萬象生活百態(tài)中找到關愛生命的契合點,這是很難的,更何況要從中找到與自我發(fā)愿初衷一致,正是從文化關注出發(fā),以心性去歷兵秣馬,去詮釋人性,這個點要遠遠高于畫作本身,這是極有玄奧色彩的文化活動。所以用博觀的去探求時,對文化和文化人心性的解讀是何其的重要。

  丑角之二68x34cm

  小品鐘馗34x34cm

  古人以原始,樸素的人性烙印所留下來刻石,天問,原始祭祀時出現(xiàn)的神靈通會契機是中國繪畫,書法的源頭,更是我們千百世的寶貴資源,是我們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驕傲與品格,形質(zhì)與語言的解讀又是多么需要任何一位作者去當一個真正的文化人。

  每當我們能在作品的解讀中找到"心性"的詮釋時,文人與風骨是那么的貼近,貼近的不可分離,擔當與發(fā)愿同時起作用時,畫面的變異,幻化是必然的事情,這一點對畫人太重要了。又崇君是深知其中份量與奧義的人,在他作品中松動的用筆,變異中忽見審美錯落的線性組合,賦色時而雅淡,時而重拙,時而引領你走向意外深邃的表述,以及他言談,論畫的言語中我深刻的感受到這一點。

  小品34x34cm

  小品34x34cm

  小品34x34cm

  和美圖68x45cm

  在我細品又崇君的畫作的同時能討論這個話題。他最近畫了很多的戲劇人物,很多的古代高士。也畫不少的荷花類可謂信手拈來,心性綻放,我期待更多的心花湧動,我期待又崇新作層疊風骨使然是竟。

  三

  幾個剪影......恐沖淡主題,細想不盡其然。

  (一)我理解的姚又崇當下是在圓自已年輕時學過美術的夢........人生有從政,經(jīng)商,商海大沉浮的歷煉,取意當下自在純凈的心緒情懷殊難得。是我見到約唯一一個進京藝海漂泊者不言得失,不談錢,不賣畫,更多是侃侃而談藝術,聊起繪畫來梳理得頭頭是道每每據(jù)理,是個上心十分的“癡人",睿智者。

  (二)每聊藝術他嬗聆聽,凡寫字,刻章,畫畫,品畫他既好奇,又好動,也好嘗試這種情形居多。他議論起畫家來也說得讓人耐品味,他說:“畫畫得往哲學上靠,現(xiàn)在流行冷熱二種哲學思維.........朱新建是感性,熱哲學思維,他的畫與做派讓很多人認為他是個畫界“瘩子",實際上他什么東西都思考的極其到位。"我問誰是冷思維時,他說:"凡高是冷思維,一生就賣了一張畫.........."我明白了當下他心凈如鏡,且極單純的由來。

  和美圖——一68x22cm

  和美圖——二68x22cm

  和美圖——三68x22cm

  和美圖——四68x22cm

  和美圖——五68x22cm

  (三)

  - 聊興正濃時,他打斷話題說:“這時該停下來討論,聽聽音樂吧,放的是劉歡一首歌《在路上》他把參與討論的話題和幾個人拉回到《在路上》了。

  馬樹清(著名書法家、篆刻家、藝術評論家)

責任編輯: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