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盧建民 盧建民,1972年出生,祖籍安徽莊周故里,國家一級美術師,青年職業(yè)畫家。 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舉辦的國畫家學術邀請展和全國性的中國畫家提名展,曾獲得全國美展優(yōu)秀獎及美國艾爾薩利托國際繪畫比賽第二名,還曾參加日本現(xiàn)代水墨畫大展,韓國當代中國水墨畫展,中日水墨畫交流聯(lián)展等,并在十幾個國家展出。 盧建民的筆墨風格在于不媚于也不拘于筆墨的趣味性,因而線條富有很強的概括性,較之畫面人物形象的質感體現(xiàn),斑斕艷麗的色彩協(xié)調效果,靈動瀟灑的線條似乎更充滿了感情的色彩,人物的形象輪廓,衣服以及背景等等不同的事物在線條上的運用上都有著不同的變化,時而舒緩柔暢,時而灑脫熱烈,靈活、潑辣、活躍的情緒充溢著畫面。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莊子篇》,《天籟之音》系列及現(xiàn)代派畫作作品《高原風情》,《金秋》,《藏女》,《卓瑪》,《天山情韻》等。其部分作品發(fā)表于《藝術品典藏》等專業(yè)刊物 青年國畫家盧建民小記 文/郭仕武 草木葳蕤,夏意漸濃。 初識建民兄,乃戊戌春起,與朋友聚餐小酌,其謙謙君子之風豐姿而綽約,憑高遣懷之姿淡定而從容,與余頗情意相投,一見如故。展讀其作,驚于筆墨之超脫,乃相約,遂定交。 建民兄禪意人物大寫意中國畫系列作品,攫取于大眾喜聞樂見之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祖師形相、山中行者、以及文苑典故,深得貫休高古之風,李公麟清逸之氣,光含萬象,端相莊嚴;驌崆俑袘,或登高賦詩,或幽思傷遠,涵蘊志為求道、家國情懷、榮辱興衰之久遠故事,惟寄心靈之牧歌,梵相形貌與世間形貌交相輝影之畫面,過目令人不可忘懷也! 夫大寫意者,最重魂魄。惟樸者,可成其為大;惟厚者,方成其為正。橫云斷嶺,或處身于高山流水、蒼翠青松間,接引山水之靈氣,與山水纏綿,與筆墨親近,故以氣象勝,下筆成珍也;園圃蓬臺,感悟宇宙與人之襟翼,以供筆墨之需,在所自處耳。于渚磯沙白之延展處,誠為梵界與俗世之分野焉。 真水無香,趨于淡泊,宿墨印苔,信筆暈染,得之于未定,安之于勤苦。建民兄常詠習于深堂明院之間,怡情于山嵐水流之畔,深為回望于藝術之執(zhí)念。崇尚古風,追慕先賢,獨出新意者乃形神各異,情趣盎然者可栩栩如生,敷色清雅者如身臨其境,樹石簡逸者而動靜相宜也!取經(jīng)用宏,不殫勞苦,每個畫面都隱含一極富哲理之故事。 安順者致庸,安逆者通泰。依窗扶榻,坐看云起,建民兄三十年之筆墨經(jīng)營,歷歷在目,如和風細雨,憬然思省,濃縮為一個時辰,解構一根線之線質而費盡心機:一鰲圖,一囊琴,一羽鶴,一爐香,幾只禽,幾泓水,幾甌軒,幾片云,空納萬物,入藕花之深處,于天地間絮語,雨窗無事,只為丹青。生命原欲之刻畫,鮮活而親切,寫滿自由生命之張力,以張顯其追求“美”之原始本性,鮮活而內斂,仰望中坦露深深之虔敬,肅穆而崇高。 《道德經(jīng)》 云:“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通天徹地,星空澄澈,回歸本真,秀瞻嫻雅而絕煙火之氣。得失之患,啟于不舍,變乃舍也,簡亦舍也!寧靜之心,質樸而無瑕,悲天而憫人,間關千里而隱于山,畫如星辰者,當心如凈水。祈愿建民兄,參透自然,惟道是崇,待那時明月,逸情得寄,繪事華年記盛名! 跋 文/ 盧建民 古有夸父追日不量力,欲追日,逐之于禹谷。將飲河水而不足,谷走大洋,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而化為鄧林………,余從藝多年,然知藝如大海,取一瓢水足矣,故甘作夸父之舉,雖茫然傲世,愿棄筆化蝶也。 中國畫以其藝術的敏感和特有的靈性,對傳統(tǒng)寫意國畫筆墨功能的特性這一有生命的形式,有深刻的理解,并有效地以筆墨的直接性服務于人物塑造和環(huán)境的渲染,同時引進西方繪畫的理念,構成水墨人物“以形寫神”的表現(xiàn)特質,可以說繼“徐悲鴻先生以后”寫意國畫的畫風皆用筆加墨,從而把中國畫寫意人物這一特有的審美形式向前推進。 中國畫的筆墨有描繪和變現(xiàn)的功能,是傳統(tǒng)繪畫極其豐富的獨一無二的語言功能和方式。用筆當有血有肉、有骨有筋、有筆有墨,骨髓而肉生是成熟畫家之標示也,能在用筆中彰顯出生命的情調和文化精神,用筆當五色交替,玲瓏剔透,不板,不結,不滯,滿紙墨軒淋漓,或高古清逸,變化無窮。那借鑒與古法、用筆和書法的成熟,墨法和皴法、點法顯現(xiàn)的瀟灑松散、滄溟渾樸的意味,使您感覺同衣質機體結構渾然一體,仿佛又若即若離,但都透漏出生命的神韻,是以藝術家要具備:匠人的技藝、詩人的情感、哲學家的智慧和書法家的骨魂,空洞、無血無肉、無筆墨、無生命之作不可為也。 吾于當世要真正將筆墨語言與心靈體驗直接對話,更應走出人物畫技法的程式和繼承,走出以形寫神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變現(xiàn)實主義為“佛儒道”的精神,也許更是我所喜愛的,余創(chuàng)作硯邊花絮曰:凡畫者,以正合,以奇勝,無正不力,無奇不顯,故善出奇者,無窮天地也,更了解了巧者勞,智者憂,無欲者無所求,好作品以一可當十。 至于當下擅畫寫意人物者皆以寫真為其能事,大有呼之欲出之效果,然而一味追求形象上的逼真和神似,只能折射出繪畫者在認識上的單純和稚嫩,藝術規(guī)律告訴我們藝術美并不能等于真實美,藝術美只能是真實美的再現(xiàn)和升華,是謂抽象。而在這種再現(xiàn)的過程中,真實的成分愈小,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想境界的空間就會愈大,因為這時的藝術美中的真實原形已被藝術家的情感和心靈過濾升華了,再現(xiàn)了藝術本質。 藝術是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雖有技法之層面,可最終還是藝術家對人生觀、世界觀及內心情感的體現(xiàn)和宣泄。畫道當以正立,索隱形怪,長發(fā)披肩而標新立異者尤擅弄權術,不可為也,做人作畫當以真摯樸厚為準,不可小技夸人,亦不可大道至人,以儒為鑒,以史為基,后觀禪學,可得大悟。天下無粉白之狐,而有純白之裘,取其眾白也,畫道亦是,寫生者要終其所需,取其一法,變化無窮,終得大道。 一冊習作,幾句悟言,敬請方家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