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wǎng) 作者:King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7-11-27

誰是關玉良?他是一位世界“新藝術”的探索者和苦行僧;他是一位行蹤神秘、性格古怪的藝術狂人;他是一位我行我素、天馬行空的血性男兒;天空的高度賦予了其卓越的才能,在他歲月的河里涌動的是飽滿的色彩,在他生命的路上流淌的是豐裕的情感,色彩與情感共同涌動出了這位“重量”與“無常規(guī)”交融的藝術家。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關玉良,黑龍江人,1957年生,滿族,畢業(yè)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結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曾任深圳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國家一級畫家,北京中國畫研究院特聘畫家,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廣泛,自成一格,其雕塑、陶藝、水墨、重彩等藝術作品在海內外產(chǎn)生巨大影響;曾獲建國五十年文學藝術一等獎、法國蒙特羅市藝術獎章等十多項國內外藝術成就大獎。2008年創(chuàng)作的《國娃》為第29屆奧運會國禮,并是奧組委唯一授權藝術家;先后在國內外舉辦過30余次藝術展;出版?zhèn)人藝術專著和作品集20多部。

獻禮奧運

“我設想通過奧運這個平臺,彰顯我的藝術,而我的藝術是民族的藝術。”這個被一些人認為過于“宏大”的設想,關玉良卻執(zhí)著地進行了爭取。關玉良先生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第29屆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唯一授權,在國內外進行巡展的藝術家。

國娃是藝術家關玉良獻給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殘奧會的一組陶藝雕塑作品。共有29種姿態(tài)、56種色彩。這些娃娃健壯、陽光,透出一種原始、野性、蓬勃的生命力,關玉良為之命名為"國娃"。這些娃娃或站或坐,或嗔或喜,姿態(tài)各異,色彩紛呈。他們有著抽象的面孔,沒有鼻子耳朵眼睛,只有嘴巴傳神地表達著情緒,有的在怒吼,有的在大笑,有的狡黠,有的質樸……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光光的腦袋、圓乎乎的身體和撒滿全身的絢麗牡丹花。有人說,他們是西方造型藝術和中國陶瓷藝術的完美結合,是當代陶瓷藝術的一次偉大突破。也有人說,他們是中國娃、奧運娃,是藝術家的民族情感對奧運精神的美妙詮釋。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東方神韻

2011年前后,關玉良先生創(chuàng)作了400平方米壁畫巨作《東方神韻》,氣勢恢弘,令人心潮澎湃。

“關玉良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胸臆的申喻與表達,他的畫屬于抽象與半抽象之間的墨彩藝術。在墨彩作品里,關玉良于平面里求縱深,并基本采用構成、半抽象的方式來組成它的畫面肌理,那由顏色分解而又組成一體的各種塊面,亦木亦石亦土,同時又非木非石非土;細辨又確可識人是人,物是物,山是山,整個畫面靜穆、強悍、神秘而不張揚。在作品中為人獸鬼神創(chuàng)造性地點上紅、黃、綠或者是藍色的眼睛,是關玉良墨彩作品中的點睛之筆。這是作品靈性的體現(xiàn),更是藝術家對生活、對人性、對人類、對社會的理解。”(邵大箴)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東方神韻 20米*20米 2011年作

中國牛

從一頭牛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上帝的光芒

關玉良的牛是水墨畫,水墨畫是最具中國傳統(tǒng)意味的文人畫,但關玉良畫牛則沖破了傳統(tǒng)水墨畫沖淡蘊藉、中庸平和的審美趣味,注入了現(xiàn)代精神,是表現(xiàn)性的、意象的,在具體和抽象之間,畫風雄渾蒼勁、濃烈奇異、神秘怪誕。如果說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是意境淡雅的田園詩,那么,關玉良的水墨畫則是悲愴蒼涼的邊塞詩。(胡斯)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中國牛 宣紙水墨 200*200cm 2012年作

玉良畫的牛酣暢淋漓,線條蒼勁老辣,深得中國筆墨真諦,尤其是牛角和牛尾,皆以一筆勾勒,如錐劃沙,如萬歲枯藤,一氣呵成,沒有書法行草真功,絕難完成。牛的造型寫意而夸張,身軀雄偉健壯,陽物碩大突出,充滿了雄性的張力和侵略性;而相對的牛的四肢卻細小,強烈的對比,讓人聯(lián)想到 “英雄氣短”——縱有萬丈豪情,往往卻是時不我予、寸步難行,無奈“揾英雄淚”。(胡斯)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中國牛 宣紙水墨 200*200cm 2012年作

對于描繪他神秘世界的藍天下,一個被重新發(fā)明的繁茂、擁有高度色彩的自然里的公牛,他全身心地投入。他筆下不同情景的、不同風格的公牛,每一個都極具表現(xiàn)力。這顯示了關玉良先生所能表達的繪畫的多樣性,就像張大千對畢加索說的中國畫五種色度運用的闡述。紅牛樹立的形象如同藝術家強大的東方詩意的至高標志。關玉良先生可以說:「我就是公牛」。(伊蓮-柯尼婭)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中國牛 180*140cm 2012年作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他筆下同樣由黑白水墨完成的牛的系列。這是我自近來在巴塞羅那看到畢加索的畫作后再次感到的如此強烈的沖擊!無所謂他的時代,他的出生地,這是對一個無疆界的人的隱喻,是對我們的畫家的一個神話形式的表現(xiàn)⋯⋯(蘇菲 圣羅蘭)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中國牛 180*96cm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中國牛 136*70cm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中國牛 180*96cm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中國牛 180*96cm

云道

關玉良一直在“墨”中踐行與探索藝術對生命的表達,云道中透著無為與大我的哲學悟思,淡墨之間滲出人自在于天地間的禪意;

“從傳統(tǒng)審美意義上說我的‘云道’的形態(tài)是傳統(tǒng)的,實質上不是,我的內心還是很當代的。把作品放到一個境界上去演繹它,‘云’就是一個大千世界,我們人類都活在大千世界里漂泊不定的無常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用什么表現(xiàn)呢?我就用云,還有點人、山、水來表現(xiàn),中國人一看這是東方文化,但在我的內心里面它跟東方西方?jīng)]有多大關系,這是我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個模式。”(關玉良)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云道 紙本水墨 201*91cm 2015年作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云道 紙本水墨 110*91cm 2015年作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云道 紙本水墨 110*91cm 2014年作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云道 紙本水墨 110*91cm 2014年作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云道四條屏 紙本水墨 91 x 18cm x 4 2014年作

老戲

“老戲這個形態(tài)比較好玩在哪里呢,它的形態(tài)語言比較豐富,從繪畫語言來說線條多、顏色多,容易表現(xiàn)。至于老戲的內容,我是把男人和女人的關系在那里面慢慢地給糅出來了。不管是畫霸王別姬也好,鐘馗嫁妹也好,他們的眼神都是在互相牽掛著,這種牽掛是人的最核心的東西。不管科技發(fā)展到哪一天,如何當代,最終的核心還是人性問題,還是男人與女人的情感問題。我們畫了一圈最后表現(xiàn)的還是人類情感的互動,這是最基本最基礎的情愫。”(關玉良)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老戲 140*180cm 2017年作

畫中人物各有故事,放在一起又能成為一個“人情世故”的面面觀。站在這些畫作面前,能感受到先生對這些作品傾注的感情。先生的很多作品和《老戲》都有一脈相承之處。首先是造型,都是如同漢朝說唱陶俑和畫像石般的寫意,寥寥幾筆對形的概括已經(jīng)入目三分。其次是構圖,先生少工群像,《老戲》系列多者四五人,少者一人,這出戲便又不那么亂哄哄了,這是一位即將步入耳順之年老者的淡泊。京劇是活的藝術,譚鑫培大師晚年“菰雨蘆風晚來急,五湖深處一煙笠”的心境可見其生活清幽,正是這份心境換來其恢弘的舞臺藝術,也正是同樣的心境,換來先生的《老戲》系列,將活生生的藝術重新活生生的現(xiàn)于宣紙之上。(麥籽)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老戲 140*180cm 2017年作

關玉良先生擅長抽象人物,他的作品泰然自若,冷色調中蘊含著動人心魄的神秘之感。雖未闡明于表、訴之于言,卻隱藏在既超驗又形而上的繪畫書寫方式中;雖未徹底背離顛覆傳統(tǒng),卻頗具超凡脫俗的風采。(帕斯卡·胡塞爾)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老戲 156*86cm 2017年作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老戲 156*86cm 2017年作

藝術家關玉良:向天再借60年

老戲 180*96cm 2017年作

結語

他的作品題材多樣,意蘊或精微或宏大,筆法或動或靜,或放或收,厥狀不一,而沉郁頓挫之氣,溢出毫素之外。他以一位當代藝術家對材料的敏感和領悟,在探索性嘗試中走向縱深,作品呈現(xiàn)出多種豐富的形式風貌,創(chuàng)作主旨則是對社會及人性進行反思批判和深感焦慮的人道主義精神,這是很了不起的。(李象群)

在看過關玉良先生的作品之后,驚訝于關先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投入態(tài)度,他保持著一位藝術家原有的純粹和赤誠。在他對繪畫語言不斷地探索和追求中,找到了具象和表現(xiàn)之間契合自己心境的平衡點。 “老戲”多為敘事場景,又具有臉譜寫意的表現(xiàn)力,“中國牛”則于樸素中見蒼莽雄渾。他的很多作品尺幅巨大、不守繩墨,充滿氣勢與張力。中國畫講究“氣以成勢,勢以御氣”,即畫面中的動感與氣勢不應該妨害或者損傷作品的繪畫性,關玉良是做到了這一點的。關先生黽勉從藝60年,翰墨因緣煙云供養(yǎng)。值此甲子年展覽在即,祝愿先生在繼往開來的藝術道路上拾級再攀,成果更加豐碩。ㄠ噰矗

責任編輯: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