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媒體

旗下欄目:

徐魯白:蒼潤雅逸之美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wǎng) 作者:小龍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25-02-21

徐魯白

1981年畢業(yè)于昌濰教育學院美術系

后深造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

濰坊學院客座教授

濰坊北海書畫院名譽院長

濰坊書畫藝術對外交流協(xié)會副主席

出版畫集:

《徐魯白畫集》《魯白花鳥畫》

參展獲獎:

1994年 作品入選中國文聯(lián),中國畫藝委員會“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展”

1999年 作品入選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美協(xié)“建國五十周年美術作品展”

2000年 作品入選山東省美協(xié)“山東省跨世紀中國畫精品展”

2002年 作品入選山東省美協(xié)“山東省首屆中國畫雙年展”

2003年-2005年 作品獲濰坊市文化局、市直機關黨工委、市書畫家聯(lián)誼會金獎

2008年 作品獲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二等獎

2017年12月 作品《秋思》在“文化中國——浙商畫院”杯全國優(yōu)秀中國畫作品展獲銅獎,并獲創(chuàng)作基金

2017年10月 作品《弄花香滿衣》入選尚意·2017全國中國畫(寫意)作品展(中國美協(xié))

2018年3月 作品《墨韻凝香》入選墨香詔安·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xié))

2018年9月 作品《夢路翔集》入選“翰墨神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xié))

2018年10月 作品《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入選第十屆全囯當代花鳥畫家優(yōu)秀作品展(中囯畫學會)

2019年10月 作品《知白守黑》入選 伯年國藝——全國寫意花鳥畫作品展 ( 中國美協(xié))

2020年10月 作品《新雨后》入選第二屆“神圣長白”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xié))

2020年11月 作品《江渚唱晚》入會資格:“寫意·蘇州”(花鳥篇)中國畫雙年展(中國美協(xié))

2023年3月 作品《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入選“鄉(xiāng)風墨韻”第三屆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xié))

江渚唱晚

夢路翔集

于細微處見縱橫(節(jié)選)

趙修道(濰坊市文聯(lián)原副主席,濰坊市美協(xié)原主席)

花鳥畫在濰坊有傳統(tǒng),頗盛行,

雅俗共賞,社會認同。

歷史上和前輩中曾出現(xiàn)過

鄭板橋、郭味蕖、于希寧、陳壽榮、徐藝秋等大家。

而后,一代新秀,

繼承傳統(tǒng),成長起來,

更使花鳥畫綻放新容。

徐藝秋先生之子徐魯白就是新秀之一,

他畫藝佼佼,風格鮮明,

既有傳統(tǒng)的成熟,

又具時代的生動,

顯示了后起的實力,新秀的才風。

魯白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特質,

形成了他突出的功情并茂的藝術風格。

他的畫造型嚴謹、形象生動,

筆力扎實、瀟灑大度,

寫實達意、收放盡興,

于細微處見縱橫,

規(guī)矩中顯隨意。

“天人合一”“神與化游”

是畫好花鳥畫的至高境界。

真正的藝朮創(chuàng)作,

應是人和造化的互融,

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要善于感受、表現(xiàn)自然外觀和內在之美,

并相物寄情。

不僅要形似,

更重要的是要傳神、要達意,

讓所畫花鳥有內涵、有生意、有靈魂,

要自然化人、人化自然,

讓人們看后得到啟示和美的享受。

這在魯白的作品中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

他筆下的花鳥

千姿百態(tài),結體精致,生機盎然;

似有意識、有感情,有交流、有呼應,

在私語、在嬉戲,在鳴春、在斗寒……

它們栩栩如生,楚楚動人,

隨自然、隨觀念

顯示不同的情趣和寓意。

讓人們得到自然

乃至高于自然的美的陶冶,

生發(fā)心靈的感悟,

這是最可貴的!

霜映丹柿紅

花開四時

隴上秋語

蒼潤雅逸的秋日勝景——品讀徐魯白寫意花鳥畫《隴上秋語》

馮濱魯(山東泰安人,文化學者、理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濰坊學院校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隴上秋語》畫面中,

魯白先生以骨感勁健的筆法,

書寫出石榴樹老干新枝的生機勃發(fā),

以細膩質感的線條,

勾勒出石榴果實的姿態(tài)各異。

樹葉穿插其間以為點綴,

幾只八哥在樹下或觀望、或覓食,

盡現(xiàn)秋日的閑適,

特別是一只騰空飛起,

與地面的同伴作鳥兒問答,

洋溢著生命的律動,

透出人文的情思意緒,

進而顯現(xiàn)出雅致古逸之意趣。

魯白先生更以徐渭言石榴之題畫詩書于右上,

用筆沉穩(wěn),節(jié)律緊湊,布局協(xié)調,

書畫合一而相得益彰,

是為一幅蒼潤雅逸的秋日勝景圖。

杜甫曾詠下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

花與鳥是自然界富有生命力的代表物,

花鳥畫則是可以用來寄托情感的。

濰坊歷來具有花鳥畫的傳統(tǒng),

近現(xiàn)代以來郭味渠、于希寧等大家迭出。

魯白先生自幼即隨其父濰上名家藝秋先生習畫,

并得到徐培基、郭蘭村等諸先生的培養(yǎng)指教,

及長又入京華從花鳥大師郭石夫先生游,

學養(yǎng)日益深厚,筆墨趨于成熟,

他的筆法靈活多變,

放中有收、收放自如,

筆線剛勁有力而又意筆簡約,

墨色蒼潤兼濟,

于干濕濃淡變化中顯出渾厚樸拙。

魯白先生的畫作恪守傳統(tǒng)而不泥古,

源于寫生而無程式,

傳達出一種生動蓬勃的活力

和一種恣肆放達的精神,

具有青藤白陽之風范,

意趣則在缶老白石之中間,

形成了勁健樸茂、蒼潤雅逸之畫風。

春色滿園

鳳舞驕陽

庭園春韻

徐魯白:畫一朵會唱歌的花(節(jié)選)

竇潔(濰坊日報副總編輯,濰坊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

徐魯白是含著藝術的金湯匙長大的。

他的父親徐藝秋先生祖籍江蘇,

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

是濰坊美術史上可以濃墨重彩的人物。

作為“親”學生的他,

從小浸潤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

會畫畫對他而言順理成章。

徐藝秋先生擅長沒骨花鳥,

清新細膩,優(yōu)美別致,

而“山東大漢”徐魯白則擅長寫意花鳥,

剛硬強勁,灑脫自在。

中國畫多講究意境,

像與不像倒在其次,

魯白先生的寫生畫卻有這樣奇特的魅力,

畫得很具像,

但打動你的卻是熱情而躍動的意緒,

可能因為他的畫本身就蘊含著音樂的節(jié)奏吧。

他說,畫畫就像唱歌一樣,

筆墨語言就是歌詞,

是作品的主旨思想,

筆墨的濃淡類似歌曲的抑揚頓挫,

畫畫有伏筆,歌譜有前奏,

構圖中物像之間的關系也有如曲調的穿插,

當然,最統(tǒng)一也是最主要的是感情的表達。

半壕秋意滿城芳

春眠不覺曉

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責任編輯:小龍

最火資訊